11家日企联合抗衡中美量子技术

2021/06/07


      围绕量子技术的国家间竞争日趋激烈,在此背景下,日本的大型企业将进行合作。NTT和东芝等11家日本企业5月31日发布消息称,将于今年夏季成立共同研究信息处理和通信用的量子技术的协议会。量子技术可能会带来材料开发和人工智能(AI)领域的革新,或将影响一个国家的安全保障和经济实力。日本在这一领域稍稍落后于中美,日本能否在新领域构筑能充分发挥竞争力的市场将成为焦点。

 

 

      “量子技术具备推动日本产业界发展的潜力,必须汇聚产官学(企业、政府和高校)的才智”,5月31日,在“基于量子技术的新产业创出协议会”的设立发起人会举行的在线记者会上,NTT会长筱原弘道如此强调。除了日立制作所、富士通和丰田等之外,有11家跨越材料和金融等行业的企业参加,将挑战与世界竞争。

 

      量子技术指的是被称为量子力学的应用科技。除了在高安全性通信和高速处理计算机方面,正在研发中的超高感度的量子传感器等也有望在医疗等领域应用。

  

“模拟量子计算机”对日本企业来说是优势领域

  

      研发量子技术需要先进的产品制造技术。日本具有一定的优势,信息分析公司VALUENEX的统计显示,在量子通信和加密硬件的相关专利方面,东芝以104件排在首位,NEC以88件排在第3位。研发了约20年的东芝在发送“密钥”的速度和距离上具备世界最高水平。

    

      东芝利用不断积累的技术,2020年度启动了量子加密通信的商业化。预计全球市场规模到2035年度达到约200亿美元,力争2030年度实现30亿美元规模的销售额。

 

      不过,自认为“技术上并不逊色”的日本在实用化方面显得落后。在目前据称达到20亿美元左右的通信相关全球市场中,中国占了大部分。中国在国家主导下引进量子密码,在北京和上海之间建设了大规模网络。1月宣布与人造卫星连接,实现了长达4600公里的通信。据悉,银行和国家电网也在利用这一通信网络。

  


    

      日本在手机和平板电视等方面具有卓越技术,但在竞争中落败的案例很多。此前具备压倒性存在感的半导体也被韩国等超越。要借助对过去的反思、推动量子技术普及,基础设施建设和标准化等方面必须与政府合作。需要新成立的协议会发挥关键作用。

 

      此外,要对抗中美,还需要制定日本自主的战略。今后,在预计长达数十年的量子计算机开发过程中,拥有丰富资金和人才的谷歌和IBM等美国IT企业等将成为对手。日本企业难以正面对决,必须找到能够发起挑战的技术领域。

   

 

东芝研发的量子暗号通信接收器

  

      日本企业对“模拟量子计算机”寄予厚望。模拟量子计算机指的是在利用量子力学思路的同时,利用现有的数字方式计算机技术解决复杂问题。与正式引进要等到20年后的量子计算机不同,模拟量子计算机正在进入实用阶段。如果在市场开拓方面取得成功,有可能培育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技术。

 

      模拟量子计算机用于从庞大的选项中找出“最佳”答案的计算。富士通携手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用于研究脑肿瘤等的放射治疗。可在约2分钟内找出照射伽马射线的部位和强度的最佳组合。这种组合通常由医生花费约1.5~3个小时进行讨论后得出。日立开发出了编制数百名员工倒班安排的系统,2020年10月开始对外销售。

 

      NEC于1999年抢在全球之前实际验证了量子计算机的基本元件。日本在历史上的量子技术领域显示出存在感。不过,在实用化临近、迎来“量子革命”变革期的背景下,日本正在落后于世界。日本政府在2020年敲定的“量子技术创新战略”中指出,当前处于“极为严重的状况”。丰田会长内山田竹志也在5月31日的记者会上担忧称,如果在实用化方面落后,“将损害将来的产业竞争力”。

 

      协议会还有JSR、东京海上控股和第一生命控股参加。对于量子技术的研发企业来说,与这些用户企业的合作也很重要。世界潮流正在从在公司内部获得技术的时代转向基于人脉的“开放式创新”。日本的产业界能否构建新的革新模式将受到考验。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 生川晓、矢尾隆行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