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老牌IT企业遭遇“数字悬崖”
2012/11/23
“虽然仍然有很多事情要做,但惠普正在朝着目标稳步前进”。在20日上午开始的财报说明会的开头,惠特曼如此强调。通过裁员节约资金,增加研究开发费用,惠特曼肯定了积极采取行动、自去年就任以来一直在提倡的基本战略以及取得的成果,但一个意外“事件”让这些努力都化为了泡影。
![]() |
决定收购Autonomy公司的是惠特曼的前任李艾科。李艾科曾经尝试改进惠普同时经营个人电脑和打印机等业务的体制,促使惠普转变为以高利润率软件为主导的企业。
而上述战略的重要武器就是收购,但却遭遇了会计欺诈问题。
此次惠特曼被迫为前任解决善后问题并非第一次。5~7月,由于李艾科的前任马克•赫德决定收购美国信息服务企业电子数据系统公司(简称EDS)收购,惠普进行了大规模的资产减值处理。此外,马克•赫德收购的手机信息设备服务商美国Palm也在事实上停止了运营,收购的失败严重打击了惠普。
李艾科和马克•赫德决定展开收购的背景是,虽然个人电脑业务的销售额在该公司总销售额中约占3成,但价格竞争激烈,前景不容乐观。两人均加快了通过企业收购来转变业务结构的脚步,但由于业务价值评估和经营体制出现了混乱,各项业务均未能取得成功。
2年前曾为400亿美元以上的股东资本截至10月底已经减至228亿美元。留给惠特曼的时间已经不多。
微软和英特尔陷入苦战
困扰惠普的问题不仅仅是过去并购的后遗症。在8~10月的财报中,个人电脑、打印机和服务器等主要部门的销售普遍出现下滑。其中,个人电脑较上年同期下降14%,下滑幅度尤为明显。
![]() |
据美国调查公司IDC数据显示,7~9月个人电脑全球供货量比上年同期下降9%,为8779万台。曾经是IT设备主角的个人电脑的衰落日益明显,而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市场则在正在急剧扩大。但是,曾在6年时间里高居个人电脑王者地位的惠普未能跟上智能手机等的发展潮流。
在全球个人电脑MPU(微处理器)领域占有约8成市场份额的美国英特尔公司以及在个人电脑操作系统(OS)领域主导制定行业标准的微软也如出一辙。
英特尔的智能手机MPU的全球市场占有率还不到1%,而一直谋求在这个领域卷土重来的英特尔CEO保罗·欧德宁将于明年5月卸任。
在智能手机领域保持领先地位的美国苹果公司采用了自主开发MPU、软件和终端的“垂直整合模式”。通过与采用“水平分工模式”的个人电脑不同的方式获得了成功。
另一方面,谷歌则构建了向全球终端厂商免费提供Android版操作系统、然后以广告业务实现盈利的业务模式。目前该公司已经拥有约7成全球市场份额,将从个人电脑时代起一直有偿提供操作系统的微软远远落在了后面。
在曾经建立起个人电脑时代的惠普、英特尔和微软身上,可以看到成功经验阻碍革新的“窘境”。这些公司都未能成功跨越“数字悬崖”。而苹果、谷歌以及已成为全球最大手机半导体厂商的美国高通则都采用了与个人电脑霸主不同的业务模式。今后,惠普、微软和英特尔等后知后觉者能否卷土重来,将取决于是否能打破成功经验的阻碍。关注日经中文网新浪微博
(奥平和行 硅谷)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