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正义的投资战略在走进死胡同?
2020/06/11
软银集团(SBG)将对旗下的10万亿日元基金实施首次裁员。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导致投资成绩恶化,将通过裁减15%的人员来加快“止血”。从全球基金的动向来看,眼下出现了将投资对象的价值暴跌视为良机、重启投资的趋势,但软银集团旗下的“愿景基金”缺乏资金余力,难以展开反攻。全面瞄准强有力独角兽等的罕见的投资战略正在走进死胡同。
![]() |
软银集团将为确保资金而出售通信子公司股权等(2019年11月的财报) |
在愿景基金的运营公司的约500名员工中,将裁减15%。该公司2017年设立,2019财年(截至2020年3月)也增加了150人左右的人员,一直在扩大阵容,此次的裁员尚属首次。
回顾过去,软银集团的会长兼社长孙正义投资于美国雅虎和中国阿里巴巴集团等创业不久、称得上“原石”的企业,凭借这些企业之后的快速增长取得了巨大回报。
估值下降的出资对象企业超过半数
愿景基金与此前的孙正义的投资手法不同。该基金主要向已将上市纳入视野的人工智能相关的强有力独角兽等出资20~40%,支援创始人。描绘的前景是推动投资对象之间发挥乘积效应,席卷世界市场,借此提高企业估值。愿景基金投资了约90家世界的增长型企业,这也拉动了孙正义领导的软银集团的增长。
不过,由于对每家公司的投资额巨大,一旦世界经济出现异常变化或投资对象发生问题,基金的损失也将扩大。2019年秋季以后,美国共享办公空间企业We Company 的业绩低迷被曝光,随后印度的廉价酒店企业OYO Hotels and Homes等愿景基金的出资对象相继修改扩张路线,转为了重视收益的经营。随后新冠病毒袭来。
愿景基金的很多出资对象企业的经营恶化。截至3月底,1年前达到29%的基金的收益率降至-1%。自基金启动投资以来,估值下降的出资对象企业达到47家,超过半数。软银集团的合并营业利润直接体现愿景基金出资的企业的估值增减,2018财年利润超过2万亿日元,但2019财年转为出现逾1.3万亿日元的营业亏损。
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愿景基金的活动被迫陷入停滞,成为投资退出渠道的出资对象的首次公开募股(IPO)也前景不明。
基金存在结构问题
孙正义之所以陷入一筹莫展的境地还存在基金结构方面的原因。针对外部投资者投入的4万亿日元,每年要优先支付本金的7%作为固定分红。其金额超过每年2千亿日元,只要外部投资者提出要求,就有支付的义务。要将10万亿日元的15%用于上述分红的支付和出资对象的追加投资,但在无法期待基金回报的如今,不得不优先削减成本。
孙正义创建的愿景基金今后能否维持独特的投资手法?著名投资者沃伦·巴菲特领导的投资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也与孙正义的软银集团一样采取了“防守态势”。该公司也相继出售航空和金融等美国大型企业的股票,持有巨额现金,另一方面则减少新增投资。虽然全球股价呈现复苏态势,但像巴菲特那样的慎重派也不在少数。
另一方面,据英国调查公司普雷钦(Preqin)的数据,世界投资基金的“干火药”(dry powder,即可用于投资的现金总额)2019年底达到约2.2万亿美元,自新冠疫情前开始积累了高水平的手头现金。在资金充裕的投资基金之间也出现了重启积极投资的趋势。
美国黑石集团最近结束长达2年的资金募集,向投资者筹集了2600亿美元。目前仍未用于投资的资金达到1500亿美元,将寻找投资的机会。美国大型风险投资公司安德森-霍洛维茨将成立投资加密资产(虚拟货币)相关领域的5亿美元规模的基金。
在此状况下,愿景基金却无法筹集投资资金,新增投资基本停滞。“只要(1号基金的)成绩恶化,自然难以筹集投资资金。时常被问到2号基金的资金是否存在问题,但说实话,并非高枕无忧”,孙正义5月承认愿景基金2号的资金募集陷入僵局。
孙正义针对基金的投资对象表示“15家破产,15家明显取得成功”,在披露行情预期的同时,将寻找反攻的机会。不过,无法保证投资者能否看好行动迟缓的愿景基金并投入资金。如果愿景基金的低迷状态一直持续,将不得不讨论改变投资模式。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堀田隆文,井川辽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