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10年荣光路的尽头也是衰退的开始?

2017/07/03


  美国当地时间6月29日,苹果智能手机“iPhone”迎来上市10周年。借助iPhone的成功,苹果发展为全球屈指可数的巨大企业。

 

  虽然苹果出现了大企业病的迹象,但其产品每年都确确实实在取得进步。使的这一持续发展成为可能的最大因素是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建立的将权力集中于高管与少数杰出设计师的高效组织。但是,这种相对的优势性看起来似乎正在逐渐动摇。

 

设计iPhone的苹果首席设计官乔纳森·伊夫(中间右侧)

  

  “我不认为简约就是像苹果那样。单纯的简约是优点,适合抓住多数客户。但是,简约容易显得单调。我喜欢某种程度的复杂性。真正困难的是制造‘被喜爱的复杂产品’”,美国特斯拉首席执行官(CEO)埃隆·马斯克此前被问及自身的审美时,用犹如哲学家的口吻这样回答。

 

  马斯克表示,“我们是制造产品的企业。与将生产外包的苹果不同”。这犹如在说苹果从事的工作不像汽车“那么复杂”、风险较小。

 

  的确,苹果CEO蒂姆·库克建立的采购和生产外包系统只是改进了从前的大企业美国摩托罗拉和芬兰诺基亚的机制,并非苹果的专利。如今,在对零部件厂商的监督方面,特斯拉似乎更加严格。

 

构建iPhone稳定采购网的苹果CEO蒂姆·库克

 

  不过,虽然苹果将制造委托给以鸿海精密工业为中心的电子产品代工服务(EMS)企业,但其仍大量投资引进机器人,确立了面向IT产品的铝加工量产技术,创造出智能手机的“设计方式”,这些无疑是苹果的功绩。

 

  对供应商和代工企业的技术非常熟悉的设计师提出敏锐的需求假说,并向消费者求证。在通用零部件方面,苹果以大量采购为由杀价购买,但设计师认为无论如何都需要的零部件则是即使高价也要购买。此外,苹果还拒绝无条件保留现有部门,将音乐播放器“iPod”等存在必要性下降的产品毫不犹豫地停产。

 

  通过把超越采购等部门认为的最佳选择的特权授予少数优秀设计师,苹果比较好地避免了大企业病的弊端。将设计和经营密切结合,少数杰出高管和设计师站在用户的角度,提出未来产品的需求假说。可以说“押宝”的准确率之高正是苹果最大的竞争力。

 

  精英主义和秘密主义站在岔路口

 

  坚持少数精英主义和秘密主义给苹果带来了优势,但在如今,这种优势正站在岔路口上。一个问题是,在有可能成为智能手机之后的巨大市场的汽车和能源管理等新领域,特斯拉抢先实现了本应由苹果发挥的优势。

 

  轻视开发阶段的营销数据、为兼顾功能和美感在细节上精益求精、以及秘密主义——特斯拉和苹果的共同点很多。在企业文化上具有共同点的两家企业之间,经常出现对彼此员工的“挖角”。  

 

  在智能手机和通过软件远程通信来持续提高性能的纯电动汽车(EV)这2个产品领域,苹果和特斯拉在普及初期以其他企业无法追赶的速度实现了很高的完成度,借此创造了附加值。同时,它们获得了支持相应产品的狂热客户。在2016年3月特斯拉的新车型开始接受预订时,其店铺前排起了犹如苹果iPhone上市时的长队。但苹果要在汽车领域创造惊喜则并非易事。

 


 

  更加严峻的问题是,在针对新功能的需求提出假说的能力上,苹果与竞争对手的差异正在逐渐缩小。这存在结构性因素。

 

  开放式开发模式的威胁

 

  在消费者仍未习惯智能手机的阶段,能第一时间创造出一贯使用感的、像苹果那样坚持少数精英和秘密主义的组织具有压倒性优势。但是,在市场不断成熟、迈向标准化之后,竞争结构会逐渐改变。包括外部开发者在内,吸引更多人参与的开放式开发体制更能提高产品开发的质量和速度。这是因为随着用户数量膨胀至庞大规模,可以在短时间里积累用户如何使用服务等的数据,从而能够加快验证假说优劣并加以修正的过程。

 

红帽CEO詹姆士·怀特赫斯特

 

  为开放式开发提供支援的代表性企业美国红帽(Red Hat)的CEO詹姆士·怀特赫斯特指出,“产品实现某种程度的标准化、参与的开发者达到一定规模以上之后,与封闭的开发体制相比,开放式开发体制更具优势,这是普遍原理”。相对于智能手机领域的竞争对手韩国三星电子、美国谷歌和中国企业,苹果的特别之处会随着产品走向成熟而逐步失去,这就是其命运。

 

  随着配合iPhone上市10周年而推出的新机型在秋季上市,苹果的业绩很有可能创出历史新高。但在这种荣光的背后,缓慢的衰退脚步声正在逼近。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兼松雄一郎 硅谷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