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海和夏普的胜算(1)押注在有机EL面板?
2016/04/05
![]() |
夏普第5任社长片山干雄犹如口头禅一样反复表示,“液晶之后仍是液晶”。而竞争对手韩国三星电子则在当时启动了对有机EL面板的投资。曾在作为完成品的液晶电视领域居于世界首位的夏普一直拘泥于薄型显示器的自主技术。
过去的成功经历阻碍革新性思维的“创新者的窘境”、过度相信自己所属集团正确的“群体思维(Groupthink)”,夏普未能摆脱日本大型电子企业陷入的陷阱。
鸿海—夏普联盟今后将把对液晶面板的投资抑制在一定额度,另一方面,在30日两家公司发布的资料中,提出了向有机EL业务投入2000亿日元的巨额投资。
![]() |
由于美国苹果的智能手机“iPhone”计划采用有机EL面板,蕴藏着巨大的上级。夏普归入财务基础稳固的鸿海旗下的话将能够继续推进投资。不过受这段时间的经营危机影响熟悉有机EL的技术人员相继离职。业内相关人士认为“(有机EL)量产技术的开发面临很大障碍”。
鸿海董事长郭台铭被认为强烈希望在堺市制造有机EL。SDP由鸿海与夏普共同出资,郭台铭拥有很大的影响力。因此,在夏普内部开始有观点认为“鸿海的目的是只获得包括有机EL在内的面板业务”。
夏普的高管认为,鸿海所做的一切是为了即使今后与夏普的关系破裂,鸿海也能够只获得面板业务。在收购协议中,加入了这样的条款,因夏普方面的原因解除合约的情况下,鸿海可以收购液晶业务。
原本受经营危机影响,夏普推进的改革的核心就是剥离波动激烈的液晶业务,培育复合机和白色家电业务。这一构想因鸿海的收购而发生变化。重启有机EL和液晶投资的战略可能使夏普重新回到被视为课题的“面板一只腿”。
能够在竞争激烈的智能手机用面板领域获得胜利吗?三星电子宣布面向有机EL投资2000亿日元,三星电子正式投资该领域是在堺工厂投产的第二年,也就是2010年。目前还看不出郭台铭将如何培育夏普,由于比三星电子迟了6年,要想夺回阵地并非易事。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