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夏恋在领证前的一个月发生了什么?
2016/03/31
“非常抱歉”,2月26日,夏普社长高桥兴三在鸿海的深圳总部向郭台铭低头致歉。在2天前,夏普突然向鸿海提出了“或有负债”风险清单。郭台铭怀疑夏普是故意隐瞒不利信息,震怒之下推迟了董事会对夏普的收购决议。之后,谈判开始按郭台铭的步调展开。
另一方面,鸿海在2月底向夏普的大阪总部派出了100多人。为了确定收购额是否妥当,双方展开了正式谈判。鸿海相关人士甚至表示,“台湾总部的高管几乎都走了,基本处于开门停业的状态”。而鸿海提出的条件也越来越苛刻。
“鸿海要放弃我们吗?”
郭台铭的亲信、鸿海副总裁戴正吴在谈判中强调,如果夏普不接受1000亿日元的保证金用途限定条件,谈判就无法继续。夏普曾再三询问“保证金是否可以用作周转资金?”但鸿海直到最后都没有点头同意。
鸿海最初的计划出资额为4890亿日元。但鸿海向2家交易银行通知将减少2000亿日元。如果接受减额条件,那比日本产业革新机构提出的3000亿日元还要少,当初选择鸿海的最大资金优势也就不复存在。“库存、资产、应收帐款、保险、协议书、人员……各个方面都被查了”,夏普相关人士表示,“鸿海不会抛弃夏普吧?”各种传闻和臆测一时间甚嚣尘上。
软硬兼施,正是郭台铭一贯擅长的手法。3月7日,郭台铭飞往泰国曼谷,并在第二天访问了夏普的工厂,与现场员工谈笑风生。在与夏普泰国子公司的负责人见面时,郭台铭用夏普的一款锅做了土豆炖肉,在现场展开高层营销,以消除外界疑虑。
银行祭出杀手锏
谈判终于迎来了最后关头。3月14日, 夏普5100亿日元银团贷款的再融资期限即将到期,高桥兴三亲自前往台湾鸿海总部。3月16日上午9点左右,高桥走进鸿海总部,晚上10点多才离开。长达13个小时的马拉松谈判并未取得成果。
祭出最后杀手锏的是瑞穗社长佐藤康博。瑞穗与三菱东京UFJ银行协商,为夏普设定了3000亿日元的新融资框架。3月25日,鸿海同意只减少1000亿日元的出资,谈判终于达成了基本协议。
“郭董事长说的话一天一个样”,被速断速决、朝令夕改的郭台铭翻于股掌的夏普高管,无法掩饰住疲惫的脸色。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