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车企形成“二强格局”
2012/08/21
![]() |
从全球10大汽车厂商第2季度合并决算来看,走出地震灾害的日系厂商盈利复苏势头和欧美企业的盈利放缓局面非常鲜明。第1季度净利润排在第9位的本田超过了美国福特,跃居第6位。在受欧债危机影响,欧美企业盈利普遍下滑的背景下,日企的复苏引人注目。
在这样态势中,丰田和大众的2强对决格局变得非常明显。丰田的全球销量约为227万辆,较去年同期增长近9成。销售复苏和成本削减举措给丰田带来了5千多亿日元的增利效果,抵消了日元升值等负面因素。创下2008年秋雷曼危机以来的季度净利润新高。
营业利润逆转
在营业利润上,丰田为3531亿日元,超过了大众的近3300亿日元。大众的全球销售增长9%,约为234万辆。西班牙等国市场的销售下降1成以上,欧洲危机也给大众的销售带来一些影响。
但大众在净利润方面遥遥领先于丰田,因为大众在中国市场上的巨额盈利和收入并没有计入上述营业利润。大众在中国拥有丰田近3倍的市场份额,在新兴经济体中占据优势。第2季度大众中国业务的利润达到了9.3亿欧元。丰田面临的课题是,如何在继续保持东南亚市场领先优势的同时,更多争取中国市场上的份额。
美国通用汽车(GM)的销量同丰田和大众不相上下,但在利润上却相形见绌。通用第2季度的净利润减少近4成。欧洲业务3.61亿美元的亏损(去年同期盈利约1亿美元)的影响巨大。
另一家美国企业福特在欧洲市场也亏损了约4亿美元(去年同期为盈利1.76亿美元),全年亏损额预计将超过10亿美元。福特表示,除销量下滑外,“市场供大于求,各厂商打折幅度越来越大”,这让福特在欧洲的业绩进一步恶化。
日本汽车厂商受惠于日本国内的环保补贴制度,收益得到明显改善。丰田第2季度的日本业务时隔4年重新盈利。丰田、本田和日产3家厂商日本业务的损益改善额合计达4400亿日元,占整体营业损益改善额的70%以上,拉动了收益复苏。
但对日本汽车厂商来说,除了日元升值仍构成挤压外,环保补贴制度也即将结束。因此,在补贴结束后抑制住国内利润下滑,并在北美及新兴经济体增加盈利变得至关重要。
现代和塔塔增势迅猛
![]() |
丰田的总市值约为11万亿日元,在全球汽车厂商中遥遥领先。是第2位的大众的近2倍。除了在混动车(HV)等环保车的开发竞争中占据优势外,丰田手头资金丰富、财务体制牢固。
本田的总市值约为4.8万亿日元,日产约为3.6万亿日元,排名都在中等偏上,超过美国2大汽车厂商。
然而,和3年前的总市值(按美元计算)相比可以发现韩国现代增加了2.5倍,印度塔塔增加了2.8倍,增势迅猛。现代超越了日产,塔塔也逼近法国巨头雷诺。
日企除了受难于日元升值压力外,在擅长的环保车领域中欧美企业也在加紧追赶。现代在欧美市场上品牌力迅速提升,威胁着日企。走出地震灾害阴影的日本厂商能否挺住日元升值重压反攻为守?股市在密切关注着。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