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与欧美系打响中国环保车之战

2012/04/24


        “第12届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于4月23日在北京开幕。丰田与本田等日本厂商相继公布了将在中国开展混合动力车(HV)当地生产及提供技术的方针。而德国大众和美国通用则认为中国混合动力车市场尚未成熟,通过低燃耗的小型车发动市场攻势。围绕中国提出推动普及环保车的计划,日系和欧美系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市场上展开了激烈竞争。

图为丰田章男在北京车展上介绍混合动力车。(图/KYODO)

      日系厂商主打混合动力车

       丰田正在江苏常州建设研发基地,在本次车展上披露了由这个研发基地研发的混合动力概念车。丰田社长丰田章男介绍说:“希望推出诞生于中国的混合动力车。研发的混合动力单元将来还要配备到其他车型上”。

      丰田于2005年从日本进口关键零部件,开始在中国生产混合动力车“普锐斯”。但普及活动迟迟没有进展,经过约3年半之后曾一度停止销售。丰田章男由此宣布推动汽车开发及电池等关键零部件的中国本地化生产。

       本田也加紧推动在中国的混合动力车战略。除目前销售的轿车“思域”混合动力版外,该公司还将在年内上市专用车“Insight”、小型车“飞度混合动力车”、运动车“CR-Z”三款混合动力车型。并计划在两、三年后实现本地化生产。

      本田还正式公布了向中国企业提供混合动力车关键技术的方针。本田社长伊东孝绅在4月23日的记者会上说:“不想让合资伙伴使用是不行的。除此之外,如果还有其他公司真想来买的话,也不再一口拒绝”。

      在全球混合动力车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的丰田与本田将关键技术转移到中国的背景在于中国市场的环境发生变化。
 
      在北京车展开幕前夕,中国政府于4月18日发布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推动混合动力车与低燃耗车的普及。在中长期范围内推动电动汽车(EV)与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产业化的同时,还提出了普及混合动力车与低燃耗车的方针。

       混合动力车在日本的新车销售中占到约20%,而在中国这一数字仅约为0.05%。究其原因,除价格昂贵外,相对于燃效,中国消费者似乎更注重外观。但随着政府倡导环保,混合动力车预计市场将正式步入增长阶段。



       此外,由于中国汽车市场出现产能过剩现象,对外资厂商增产许可等限定在拥有尖端环保技术的厂商。因此,至今一直担心继续外流的日本企业转换的战略。问题的关键在于成本。现在在中国销售的混合动力车的价位超过20万元。而汽油车的发动机性能也在不断向上。与油耗较低的汽油车相比,如果混合动力车不具有价格优势,也很难被市场接受。

        除混合动力车外,环保车在中国的竞争似乎也非常激烈。日产汽车与东风汽车集团(湖北省)的合资公司上市了自主品牌汽车“启辰”。同时还披露了该品牌的电动概念车。尽管环保车的普及中国起步较晚,但已经开始了激烈竞争,日本各公司正试图通过领先的技术实力卷士重来。

   欧美以低燃耗发动机抢占中国市场

       在中国市场的开拓方面比日本厂商领先一步的欧美厂商,将在中国陆续推出配备可降低成本的低燃耗发动机的小型车。欧美厂商看准中国的汽车购买主体将从沿海地区的富裕人群扩大至中低收入人群,其战略是通过发动机的小型化实现低价和环保,以此来吸引中国消费者。

       大众计划从今年到2012~2016年在中国斥资140亿欧元扩大当地生产。通过将主力中级轿车“帕萨特”的排量控制在2升以下等措施,应对消费者对燃效的要求。

       中国市场份额最高的美国通用汽车(GM)将推出在其主力中级轿车“迈瑞宝”上配备1.6升排气小型发动机的新款式。包括大众品牌“雪弗莱”等,今后还将在高端品牌“凯迪拉克”上采用自主研发的、电机和发动机组合的环保车技术,以此来应对低燃耗竞争。

       此外,美国福特汽车将以小型车为主,在2015年之前在中国推出15款车型,力争将中国的当地产能翻倍,达到120万辆。支撑如此宏大销售计划的是融合涡轮和直喷技术、可将燃效提高2成的低燃耗发动机“EcoBoost”。在4月23日的北京国际车展上,还展出了配备排量1升的这种小型发动机的SUV“EcoSport”。

       与日本厂商不同,德系和美系厂商认为在中国市场上普及成本很高的混合动力车(HV)和电动汽车(EV)还需要很长时间。因此决定将发动机的低燃耗作为当前销售战略的重心。


(远藤淳、杉本贵司  北京报道)


   相关报道:本田将向中国提供混合动力车技术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