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水产品大量出口,中国加工商赚差价
2023/06/14
日本水产品的出口正在增长。2022年的出口额超过3000亿日元,约10年间增至2.3倍。出口到中国的北海道产扇贝和海参起到拉动作用。在中美对立的背景下,日本水产品的出口势头强劲,但存在丢失加工技术的风险。
![]() |
北海道的扇贝出口额接近600亿日元(6月2日,北海道稚内市) |
6月初,位于北海道北部的猿拂村的渔港陆续迎来扇贝的捕捞船。扇贝从渔船被搬到卡车的货箱。猿拂村具有日本屈指可数的渔获量,猿拂村渔业协同组合在2022年度捕获了逾4万吨。
![]() |
北海道猿拂村是全国屈指可数的扇贝产地,年渔获量超过4万吨 |
贸易统计显示,日本2022年的水产品出口额为3361亿日元。比2021年增长26%。扇贝是出口增长的主要推动力。2022年的扇贝出口额约为910亿日元,相比2012年增至约5倍。
![]() |
日本的扇贝出口额的大半来自北海道。2022年达到596亿日元,增至2012年的约6倍。主要出口目的地为中国,2022年约为430亿日元,达到北海道出口额的7成。
![]() |
虽然扇贝出口看起来强劲,但近年来出现了变化。
以扇贝为中心的水产专门贸易商丰泉透露,“直到大约10年前,(日本的扇贝)大部分是加工成贝柱出口,但最近几年,带壳出口的情况正在增加”。
按品类观察2022年的扇贝出口(按金额计算、北海道),近6成是冷冻的带壳扇贝,其余4成是加工后的冷冻贝柱和生食用冷藏品。
“中国正在形成从日本进口带壳扇贝、加工后出口到欧美的模式”,鄂霍次克海沿岸的扇贝加工公司表示。该公司每年出口约900吨带壳扇贝。去壳后自主加工成冷冻贝柱等的扇贝约为2300吨,整体的近3成为带壳出口。
从每公斤的单价来看,冷冻的带壳扇贝为近400日元(2022年实际)。另一方面,加工成贝柱等的冷冻无壳扇贝为2500多日元(同上),相差6倍以上。
扇贝加工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坦言:“新冠疫情下技能实习生无法入境,出现人手短缺。虽然我们也很想加工之后再出口,但实在处理不过来”。
与扇贝面临同样问题的还有海参。在中国,海参被称为“黑钻石”,是交易价格很高的高级食材,2022年日本的海参总出口额超过200亿日元。
![]() |
从出口的目标国家和地区来看,2013年香港占日本海参出口量的9成,但近年来中国内地崛起。2022年,中国内地在出口总体中的占比达到65%,超过香港。干海参仍有7成出口到香港,而盐渍海参和冷冻海参等大部分出口到中国内地。
是否经过加工对交易价格的影响很大。干海参的单价高,2022年出口的干海参每公斤单价超过7万日元。而盐渍和冷冻等海参的单价仅在2万日元区间。干海参的出口量2012年超过了200吨,2022年减至约150吨。
北海道是全日本数一数二的海参产地。日本农林水产省的数据显示,2022年在北海道捕捞的海参达到约1500吨,占全日本的近3成。据称,在北海道拥有加工厂的竹商的主力产品近年来由干海参变成了盐腌加工的盐渍海参。
海参干燥加工需要2~3个月,而盐腌加工只需2~3天。“虽然很想进行干燥加工,但由于技术人员短缺,而且缺少接班人,因此已经没法加工了”,竹商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出口的盐渍海参“好像有的直接食用,有的在中国被重新加工成干海参”。水产相关研究机构担忧地表示:“海参加工的发源地是中国,日本国内并没有确立干燥技术。为数不多的加工企业也因为人口老龄化而不断减少,技术有可能会失传”。
在动荡的国际形势下,日本水产品表现十分顽强。要想从中持续获得财富,需要具备以中长远的眼光看清方向的智慧。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塚田源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