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A放置争论历史书籍偏离日本商业精神
2017/01/25
日经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张石:由于日本APA酒店客房内放置了该集团CEO元谷外志雄否认南京大屠杀与有关强征慰安妇的报道等内容的书籍,在中国引起了强烈批评。暴露这家酒店在客房放置此类书籍的视频投稿在中国被点击7000万次以上,引起了中国人的强烈反弹,而该集团1月17日表示,“日本是保证言论自由的国家,不能屈服于单方面的压力撤回自己的主张。”
![]() |
笔者不想参与有关元谷外志雄的言论正确与否及有关言论自由的讨论,而是觉得,APA酒店的做法,也就是让该集团CEO单方面的政治主张进入商业服务的做法,有悖于日本整体的商业精神。
我在其他的文章中曾指出过:围绕大陆人去香港旅游,香港近几年来发生了一些反对运动,甚至有的人称大陆游客是“蝗虫”,说“内地游客,香港不欢迎你们”,与此相对,虽然来日本的中国游客越来越多,但是却没有发生像香港那样的抵制运动,对于来日本旅游的大陆游客,除2010年9月29日,由于刚刚发生了中日船舰在钓鱼岛(日本称为尖阁诸岛)海域冲突事件,中国游客乘坐的巴士在日本福冈偶遇日本右翼团体,发生过一次围堵事件外,就再也没有听说过排斥中国游客的事情。
正是因为如此,尽管发生了2010年9月中日船舰相撞事件、2011年3月的东日本大地震和2012年9月的日本政府购买钓鱼岛等事件,使中国游客一时减少,但总的来说,中国游客增长势头迅猛,从2013年的1,314,500人猛增到2016年为6,373,000人,虽然中日关系一直不好,但是中国人的访日旅游,已经超越了政治和意识形态,进入了一个全盛时期。
究其原因,当然与日本优美的自然风光、现代化的设施、精美的商品等有关,但是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日本商业中的洗练而无微不至的服务精神。
日本文化之中,有“款待之心”(おもてなしの心)的传统,所谓“款待”,按照网上的《weblio同类词词典》等,就是厚遇、礼遇、接待、款待、欢迎、优待等,就是“表里如一地接待客人”。据说这种“款待之心”,起源于日本的茶道,而其精神的精髓,就是所谓的“一期一会”。日本人认为,“一期一会”这个成语来源于日本战国、安土桃时代的茶道之祖千利休,虽然在千利休所留下的著作中没有记载这个成语,但是千利休的弟子山上宗二在其著作《山上宗二记》中说这是千利休的话。这句话翻译成汉语就是“三生修得同船渡”,而在茶道中的意思就是:主人和客人的相见,也许一生只有这一次,这是非常宝贵的缘分,要珍视这难得的瞬间,以诚相待,给你最完美的款待。
而日本人在商业中,把这一茶道精神,扩展为整个商业精神的精髓,“款待之心”成为一种日式服务的象征性语言,具体地说,就是站在客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无微不至,完成精致而优雅的服务,也正是这种“款待之心”感动了中国的游客们,使他们超越了政治与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对来日本的旅游流连忘返,终生难忘。
日本《产经新闻》2015年1月19日发表题为《中国人访日的“百闻不如一见”》的文章称,无论是在酒店、百货公司、景点受到的始终如一的细致款待,还是丢了东西时可以迅速寻回——这些对大部分日本人来说习以为常的事情,被中国游客兴奋地发表在网上,意义非比寻常。
而APA酒店,在客房内放置了该集团CEO元谷外志雄否认南京大屠杀与有关强征慰安妇的报道等内容的书籍,虽然在日本的法律上没有问题,APA酒店也有这个自由,但是作为商业设施,却是与这种“款待之心”相背离的。据日本《日刊CYZO》杂志1月17日的网络文章报道,由于近年来访日游客数量的急剧增加,APA集团发展迅速。2000年底,APA酒店只有20家,到了2016年,APA酒店数已超过400家,客房数多达7万间。(1)
那么APA酒店的服务对象,就会包括中韩的游客,中国大陆、台湾及韩国游客在数量上,近年来一直在外国游客中排前三位,而南京大屠杀与有关慰安妇问题,已经超出了历史研究的范围,变成了中日、日韩在历史问题上对立的象征性的符号,而且有关这两个问题的争论越激烈,越持久,其符号性的效应就越强。历史总有仅依靠史料不能还原的部分,你提出了某件事情不存在的资料,对方会提出其存在的资料,争论起来无休无止,以至于这个问题已经发展成中韩全民性的感情问题。现在的情况是,日本人如果对中国人说南京大屠杀不存在,就等于向他们挑战,对韩国人说强征慰安妇不存在,亦是如此,而作为商业设施,全心全意服务好顾客是宗旨,将服务中参杂会使一部分客人产生反感与对立情绪,且具有强烈倾向性的历史与政治争论的成份,就完全不是站在中韩客人的立场上,以“款待之心”待客,而且会给中韩客人“我就是让你不舒服”的感觉,他们当然会对此提出异议。
![]() |
张石 |
日本人最知道在什么地方应该干什么事,有关历史和政治的讨论,应该回到历史与政治的论坛,在商业中参杂强烈的政治倾向,也会使被中韩游客超越的政治再回到商业中,这也许会重创日本旅游业。
(1)http://news.nicovideo.jp/watch/nw2597603
本文仅代表笔者个人观点。
张石 简历:
1985年,中国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研究生院毕业,获硕士学位。1988年到199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94年到1996年,东京大学教养系客座研究员,现任日本《中文导报》副主编。著有《庄子和现代主义》、《川端康成与东方古典》、《樱雪鸿泥》、《寒山与日本文化》、《东京伤逝》、《孙中山与大月薰—一段不为人知的浪漫史》等著作。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