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田茂为什么为甲级战犯题墓碑
2015/09/21
![]() |
张石 |
1948年12月23日,松井石根与东条英机、土肥原贤二、木村兵太郎、广田弘毅、板垣征四郎、武藤章共7人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被执行死刑,他们的遗体被送到横滨久保山的火葬场火化。火化后美军士兵把7人的遗骨一起装在一个涂了黑漆的箱子里,据说扔到了东京湾里,但是在将骨灰装进箱子里时,还剩下一部分骨灰,被美国士兵扔到一个水泥制件坑里,当时的火葬场场长飞田美善看到了这个光景。 他把这件事告诉了原首相小矶国昭的辩护律师三文字正平。三文字正平在1948年12月26日夜,偷偷穿过封锁严密的戒严网,将这些骨灰收集、取走。对于骨灰的处理,三文字正平与松井石根等被处刑的7名甲级战犯的家属经过商量,于1949年5月3日,让东条英机、广田弘毅、武藤章3人的妻子来到兴亚观音, 对当时兴亚观音堂的住持伊丹忍礼(法华宗阵门流僧正伊丹妙净之父)说:这是相识的人的遗骨,想暂时藏在这里。伊丹忍礼接受了遗骨。
![]() |
七士之碑 |
吉田茂(1878年9月22日-1967年10月20日)是日本战后民主主义的奠基人,1906年从东京帝国大学法科政治系毕业,战前一直担任职业外交官,1931年“9.18”事变以后,他一直主张和英美搞协调外交,反对军部的蛮行,军部一直把他看成“眼中盯”。在太平洋战争开始后,他还暗地里积极展开和平外交,并在1943年到1944年,图谋组织“终战内阁”,并因此于1945年2月,被日本宪兵队逮捕,拘留40天。战后,吉田茂曾担任5届内阁总理大臣,他积极推动日本的“轻武装、重经济”的和平路线,推动日本战后民主制度的发展,这样一个人物,他为什么要为甲级战犯题墓碑呢?其实,他的这一行动,从文化、政治、历史等多方面体现了日本战后处理的特点,这也是与德国截然不同的特点。
首先,从1952年《旧金山和约》签订以后,甲级战犯在日本已经得到了“平反”。1952年4月,日本恢复独立以后,日本律师联合会向政府提出了《有关赦免战犯的意见书》,并有4000万人署名要求赦免战犯,日本政府也在当年10月以前,向原联合国提出对战犯实行赦免、减刑的劝告,而在1953年,日本国会通过了决议,把作为战犯而被处刑的人们定义为“法务死”,也就是战死者。1946年,在联合国军的指示下,曾经停发战犯和开除公职的人的“恩给”(根据日本1924年通过的《恩给法》,公务员死亡或退职后,为确保本人及其家属的生活安定而支给的金钱)和扶助费(原军人、军属死亡以后,对具备一定条件的人支付的年金),但是在1953年8月,战犯的恩给和扶助费得到恢复。1954年,日本政府决定,给予在拘禁中死去,或者被处死刑的战犯的遗属发给和其他的战死者同样的扶助金,由此可见日本政府对战犯“平反”的彻底。
而在德国,一直在追究纳粹的犯罪。1979年,德国联邦法院取消了特别手段谋杀的追溯时效,使德国能够对纳粹分子实行无限期追责,所以在2011年,91岁的Demjanjuk作为“谋杀共犯”被判处5年有期徒刑。2013年,德国负责调查纳粹罪行的“中央办公室”还向检察机关提交了30名前奥斯维辛集中营人员资料,建议对其提起诉讼。今年7月,德国地方法院以谋杀共犯的罪名,判处前纳粹党卫军成员、曾于二战期间在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担任记账员的Oscar Goening4年监禁。
而日本由于战犯早在1953年得到了“全面平反”,所以在那以后从来没有用法律手段追究过战争责任。
在1959年4月为7名甲级战犯修墓之际,松井石根的朋友,同时也与吉田茂交情甚深的东亚同文书院出身的实业家高木陆郎请求吉茂为7名甲级战犯墓碑题字。高木陆郎是个中国通,曾经当过清末最大的实业家盛宣怀的秘书。当时吉田茂早已不任总理了,而甲级战犯也早已“全面平反”,他似乎没有拒绝的理由。
![]() |
兴亚观音 |
|
第三,就是文化的因素。日本著名民俗学家柳田国男在“将人作为神祭祀的风俗”这篇文章中写道:“将死去的人作为神来祭祀的风俗确实过去比当今更盛行,但与此同时,一种现今被不屑一顾的限制在不久前一直在全国被认可。那种在中国被称为“祠堂”,我们叫做“御灵屋”的一家专属的私庙另当别论,那种享受广泛的公共祭祀,听取人们祈愿,并使人们相信这个人可以作为神来祭祀的,以前一直有几个特别的条件。首先,自然而然年老而终的人不会被放在神社里祭祀,那些持有执着的遗恨的人,死后仍能让人驰骋想像,屡屡以作祟的方式来表达强烈的喜怒哀乐之情感的人,被作为灵验的神来供奉。”(1)
由此可见,柳田国男认为,成为神社被供奉之神的条件,是含恨而死的人,他的恨越浓烈,作祟越频繁、强烈,也就越有资格进入神社,而且也越是“灵验之神”。
甲级战犯由于被处以死刑,在日本人看来,是含恨而死的人,他们是抱有浓烈的怨恨的,能够强烈作祟的,最有资格进入神社和受到祭拜的人。有关甲级战犯,日本盛传下面所说的一段传言。
负者执行7名甲级战犯死刑的贝里・沃克中将是朝鲜战争时的美军司令官,在7名甲级战犯被处刑后的1950年12月23日,贝里・沃克中将在战场视察时,由于驾驶吉普车失误死亡。他死的日子正好和7名甲级战犯被处刑的日子相同,人们认为这是7名甲级战犯作祟。中将的副官听从友军韩国将校的劝说,到兴亚观音来参拜7名甲级战犯之墓,住持伊丹忍礼以“冤亲平等”之宗旨,将贝里・沃克大将(死后晋升为大将)之灵郑重供养。
从这种文化传统出发,吉田茂受邀为甲级战犯书写墓碑,他也是无法拒绝的。
(1)见柳田国男“将人作为神祭祀的风俗”, 《定本柳田国男集10卷》,筑磨书房,1962年版,474-475页。
本文仅代表笔者个人观点
张石 简历
1985年,中国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研究生院毕业,获硕士学位。1988年到199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94年到1996年,东京大学教养系客座研究员,现任日本《中文导报》副主编。著有《庄子和现代主义》、《川端康成与东方古典》、《樱雪鸿泥》、《寒山与日本文化》、《东京伤逝》、《孙中山与大月薰—一段不为人知的浪漫史》等著作。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