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日反日”已成死语
2015/07/27
中国学生留学日本始于甲午海战后的1896年,从首批留学生赴日至1912年清政府退出历史舞台,整个清末时期赴日留学生的人数超过10万人。
![]() |
日本《中文导报》副主编 张石 |
据独立行政法人日本学生支援机构(JASSO)在2005年11月对日本大学、大学院及专门学校的5500人留学生进行的调查结果(其中中国人最多,占75.4%),结果显示,留学生在留学以后,对日本的印象“变好了”的达62.8%,对日本人的印象变好了的达58.9%,认为来日本是“正确选择”的达84.6%。在“来日年数与留学后对日本的全体印象”这一设问中,滞在期间为4年以下的留学生“变好了”达80%,而4年以上的留学生达90%。
在1952年到1989年的38年里,加入日本国籍的中国人共37,883人,而在1990年到2014年的25年里,加入日本国籍的人数高达95,258人,这些1990年以后加入日本国籍的人,大多数经过留学阶段,也就是说,是以留学生身份进入日本的。
|
不仅调查资料显示在留学生与原留学生中少有“留日反日”的倾向,在现实中,也很难找到“留日反日”的土壤。
日本《朝日新闻》曾从2009年2月10日起,刊登大型年度系列专题报道“在日华人”,《朝日新闻》为这个报道工程组成专门采访团队,集中《朝日新闻》的一些优秀记者进行深入、细致的采访,每月进行3次大篇幅连续报道,整个报道时间持续一年。“朝日”的报道,把“在日华人”称为在日外国人中的“最大势力”,这是日本主流媒体首次以“在日华人”这个崭新概念对生活在日本的中国人、华侨、华人做出全面报道。可以说,这个专题报道发出了一种象征性的信息,那就是在日华人已引起日本社会高度重视,正从一个弱小的亚流族群向主流社会挺进,而这个新华人社会,主要是以留学生及留学毕业生组成的。
以留学生和改革开放以后来日本留学的原留学生所构成的华人社会,是一个高智能族群。在全体外国人劳动力中,中国人在教授、艺术、研究、技术、人文知识·国际业务、企业内转勤、技能等十几种高级职业中,人数均居首位。这个高智能族群,也是一个善于起业、勇于创业的族群,仅中国人经营的企业,就有1700多家。在新华人企业中,更有4家以IT企业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在日本成功上市,创业者都是原留学生。在文化方面,正如《朝日新闻》在报道中指出的那样:“大学教授、副教授有800多人,还出现了芥川奖获奖作家”。
日本的大学近年来的变化,是活跃在日本社会的新华人社会的一个缩影。在日本大学的外国人教员中、原来朝鲜、韩国人为最大势力,但是现在,中国人教授、副教授和讲师等的数字大大超过了朝鲜、韩国人,实力发生了逆转。
在2010年的“日本大学排行榜”的“教员发信度”排行榜中,中国人教授榜上有名,出现频度在外国人(外国裔)中占首位。
在1994年至2008年的论坛杂志发信度排行榜中,东洋学园大学教授朱建荣在《中央公论》排行中占第14位,文章点数为72点,在外国裔教员中占首位;在《世界》中,在第15位,点数为52点,在外国裔教员中占第2位。在1994年至2008年的新书发信度排行榜中,法政大学中国人教授王敏排行第52位,点数5点,在外国裔教员中占第2位。
在理工科的学术带头人也层出不穷,位于茨城县筑波市中心的物质材料研究机构是文部科学省选定的国内5个‘世界最高水平研究据点’之一。在这里诞生了‘下一代太阳电池中心’。这里的领头人是在日华人韩礼元先生。
物质材料研究机构叶金花是光触媒专家,正在开发用太阳光从水中提取出氢的技术和用太阳光自然分解表面污染物的材料。她领导著30名研究人员,其中有10名是中国人。
据日本入管协会统计,在1997年,在日本任教员的中国人仅为1575人,而韩国、朝鲜籍的教员为2667人,而到了2009年。在日本任教员的中国人猛增为2479人,而韩国、朝鲜籍的教员下降为1006人,据中国驻日本大使馆教育处2004年不完全统计,在国、公、私立大学任教的中国长期职员中,助手以上职位有1045人,其中国立大学教授有29人,公立大学教授有15人,私立大学教授有170人,国立大学副教授有245人,公立大学副教授有46人。而在最近几年中没有新的统计,但是人数一定猛增。
中国留学生在日本的迅速成长,与日本的现代留学制度是不可分割的,在美国和加拿大等国,留学生和本地人相比基本上是优待本地人。在加拿大, 留学生学费比本地生高2-6倍,留学生上美国公立学校也会比本地学生多交很多钱,但是在日本则相反,留学生到日本留学会受到比本地人更多的优待。在大学里,日本人学生申请减免学费是一件极难的事情,但是对留学生则完全不同,日本国立大学约有90%的留学生学费可以全面全免,公立大学也有约50%的留学生可以免除学费,私立大学也有部分优秀生全免学费。另外,日本针对留学生的奖学金的种类多、渠道多,仅政府、财团、民间提供的奖学金就达245项(不包括大学本身),日本政府还为留学生提供“助学贷款”政策。
上述的一切,说明以往中国人留学日本的“留日反日”的土壤和背景正在消失,所谓“留日反日”正在变成一种“死语”。
(1) 见严安生:《日本留学精神史》,岩波书店,1991年版,282页。
(2) 同上187页。
本文仅代表笔者个人观点
张石 简历
1985年,中国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研究生院毕业,获硕士学位。1988年到199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94年到1996年,东京大学教养系客座研究员,现任日本《中文导报》副主编。著有《庄子和现代主义》、《川端康成与东方古典》、《樱雪鸿泥》、《寒山与日本文化》、《东京伤逝》、《孙中山与大月薰—一段不为人知的浪漫史》等著作。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