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对安倍战后70年谈话有不同视线

2015/06/05


        日经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张石:目前,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将在今年“8.15”之际发表的战后70年谈话举世瞩目,此谈话是否存在“殖民地统治”、“侵略”与“道歉”这些关键词是关注的重点,而中韩对这个谈话的态度尤为引人注目。

        中韩都在各种场合表示,70年谈话的内容将影响中日与日韩关系,但是从各种迹象看,中韩对谈话的态度,却是有所不同的。

        安倍4月22日在印尼首都雅加达召开的万隆会议(又称亚非会议)60周年纪念峰会上发表演讲,对过去的战争表示了“深刻反省”,但是他没有像1995年村山战后50年谈话和2005年小泉战后60年谈话那样,直接提及“殖民地侵略与统治”及“道歉”等字眼。舆论认为,安倍在雅加达的讲话,或与他战后70周年之际的首相谈话关联或为其定调。2005年4月22日,当时的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在雅加达召开的万隆会议50周年纪念峰会上发表演讲,提及“殖民地统治”“侵略”与“道歉”,而在3个多月后的战后60年谈话中,也提及了这三个关键词。

     张石
       对于安倍在雅加达的讲演,韩国非常愤怒,韩国政府官员4月22日表示,安倍在亚非领导人会议上没有对其殖民统治和侵略历史进行谢罪和反省,韩方对此深表遗憾。

       但是中国的反应不同,在安倍发表讲话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安倍举行了会谈,中国外交部对此也没有发表像韩国那样的负面反应。4月22日,在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问: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今天在亚非领导人会议上表示了对二战的深刻反省。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外交部发言人洪磊表示:我们注意到有关报道。今年是二战结束70周年,国际社会普遍希望日本能够正视并反省侵略历史,以此推进与亚洲邻国的和解,取信于国际社会。我们希望日方能够顺应国际社会的正义呼声。

        今年3月11日,在首尔召开的日中韩高级事务级别协议(SOM)中,中国外交部已向日本方面传达了要根据安倍的“8.15”谈话的内容来决定是否举行日中首脑会谈的意向,但是安倍在亚非会议上并没有直接提及“殖民地侵略与统治”和“道歉”,中方仍然同意习近平与安倍会谈,可见中国在这个时间段中对“殖民地侵略与统治”及“道歉”等字眼并不像韩国那样拘泥。

        日本时间4月29日,安倍在美国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发表演讲,对二战历史表示"深刻反省",但是也没有提及“殖民地侵略与统治”和“道歉”等关键词,为此韩国反应强烈,韩国外交部发表的一份声明表示:"日本首相安倍在美国国会的演讲中缺乏真诚的道歉,这是令人遗憾的。"该声明还指出,安倍就此错过了一个与邻国达成"真正和解"的大好机会。

  张石 的其他文章

  日本为何没有抵制大陆游客运动   

  日美关系与中日关系是正比例关系

  中国游客访日改变日本国会气氛

       韩国总统朴槿惠在5月4日的韩国首席秘书官会议上严厉批判安倍的讲演。朴槿惠说:“对于历史问题,安倍政权没有利用讲演这个机会,以真诚的道歉强化与邻国的信赖关系”,这个讲演“在美国也受到了批判”。

        而中国的反应有个变化的过程,一开始,外交部发言人洪磊4月30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就安倍的这一演讲内容表示,中方一贯敦促日本政府和领导人本着对历史负责任的态度,恪守 "村山谈话"等历届内阁关于正视和深刻反省侵略历史的表态和承诺。唯有如此,日本才能真正取信于国际社会,日本同亚洲邻国才能发展面向未来的友好关系。

        中国方面的态度显然没有韩国方面激烈,而在韩国总统朴槿惠批判安倍在美国国会讲演的同一天,中国中日友好协会会长、前国务委员唐家璇5月4日晚与访问北京的日本跨党派“日中友好议员联盟”会长、自民党副总裁高村正彦等举行会谈,在谈及安倍在美国发表的讲演时表示,他对安倍的讲演既有肯定也有不满。唐家璇表示:“安倍首相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对历史问题的积极态度”,但是他也说:“与村山谈话等谈话相比,还有一些问题没有涉及,仍然有差距”。

        而据共同社报道,曾任日本财务相的自民党议员额贺福志郎5月8日在北京与中国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举行了会谈。据日方透露,俞正声就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美国国会和印尼雅加达发表的演讲说,中国人民曾经遭受侵略付出牺牲,日本本应吸取教训,而安倍首相的演讲却淡化了这些部分,我对此表示不满。


        从上面的情况可以看出,对于安倍战后70年谈话中有没有谈及“侵略”和“道歉”等字眼,韩国比中国更严厉,更坚持“侵略”和“道歉”等的“不可缺席”,而中国政府在安倍亚非会议发表讲演后,并没有像韩国那样正式对安倍讲演中没有直接提及“侵略”和“道歉”表示不满和谴责,在安倍在美国国会讲演后,则在肯定“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对历史问题的积极态度”的同时表示了“不满”,这个变化十分耐人寻味。

        所谓日本首相“8.15”谈话,就是日本首相在从1952年开始的“全国战殁者追悼仪式”上的致辞及这一天发表的谈话。“全国战殁者追悼仪式”主要是追悼在“七七事变”以后的战争中日本的战死者。在1952年8月15举行的首次“全国战殁者追悼仪式”上,当时的日本首相吉田茂在致辞中指出:“我们在这里举行在日华事变后全国的战殁者追悼仪式,为他们祈祷冥福,对于遗属各位所经受的苦劳表示深切的同情,并祈望不在重复如此巨大的不幸。”

        在此之后,一直到1991年-1993年担任首相的宫泽喜一,经历过“8.15”的首相基本继承吉田茂“8.15”谈话的宗旨,主要内容是:1、为战殁者祈祷冥福;2、对遗属表示慰问和同情;3、表达坚持和平主义的意向。这样的谈话表现出一种面向国内的“内向化”倾向。

         1993年,当时的日本首相细川护熙首次在“8.15”全国战殁者追悼仪式的致辞中,表达了“对日本给亚洲诸国人们带来的损害和痛苦”进行“深深的反省”。由此,“内向化”的“8.15”谈话,扩展为对侵略亚洲的反省,但是他并有提及“殖民地统治”“侵略”及“道歉”的字眼。1995年8月15日,社会党首相村山富市发表首相谈话指出:“由于(日本)国策的错误,由于殖民地的统治和侵略,给很多国家的人民,特别是亚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的损害与灾难,并对此表示痛切的反省和道歉。”这一谈话引起亚洲各国和美国的赞同和肯定。但从1996年到2004年,经历了桥本、小渊、森、小泉四届首相,在每年“8.15”的首相致辞或谈话中,都不再出现“侵略”及“道歉”等的字眼,但是保持了“反省”内容。

        小泉纯一郎在2005年“8•15”谈话中,不仅表示“反省”,又恢复了村山谈话中的 “殖民地统治”、“侵略”、“道歉”等内容,这在自民党首相中是史无前例的。2006年,这些内容又在小泉“8•15”谈话中消失,在他之后的自民党首相的“8•15”谈话中,再也没有恢复这些内容。民主党经历过“8•15”的两任首相也都没有提及“道歉”及“侵略”。

        2007年,担任首相的安倍在致辞中没有提及“道歉”及“侵略”,当时他表示“日本在二战中给诸多国家特别是亚洲各国的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害和痛苦,我作为国民的代表,在做出深刻反省的同时,对死难者表示由衷的哀悼。”

        虽然他没有提及 “殖民地统治”“道歉”及“侵略”,但是中国方面当时对他的谈话给予了很高评价。据2007年8月17日的《朝日新闻》报道,2007年8月16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吴邦国在北京会见了日本众议院国会营运委员长逢泽一郎率领的超党派众议院议员访华团。吴邦国对其在“坚持不战的誓言”的全国战殁者追悼仪式的致辞“给予高度评价”。

        同一天的《人民日报》也发表了题为“吴邦国会见日本客人”的报道,但是没有提及上面的内容,而从通篇报道看,吴邦国对当时的中日关系的评价是非常肯定的。他说:“当前中日关系保持改善与发展的良好势头。在两国高层往来的带动下,各领域的交流合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受到两国人民和国际社会的普遍欢迎。”

        也许是因为有这样的历史经纬,在亚非领导人会议上,在安倍没有直接提及“殖民地统治”、“道歉”及“侵略”的情况下,中国也同意了日方举行首脑会谈的要求,也有了唐家璇对安倍在美国的讲演“肯定和不满参半”的评价,不像韩国的那样全面否定。

        但是为什么俞正声在会见额贺时提出了“不满”呢?

        第一,如果在美国的讲演是给安倍战后70周年的首相谈话定调的话,虽然有吴邦国肯定安倍2007年“8.15”致辞的前例,但是在战后50年和60年的关键年份,日本首相的“8.15”都有“殖民地统治”、“道歉”及“侵略”的字眼,唯独70年没有,中国认为这是日本在历史认识上的倒退。

        第二,在习近平与安倍在印尼举行首脑会谈后,韩国有一种对日关系上的“被孤立”的感觉。韩国外长尹炳世在5月4日的议会答辩中,针对国会中有关“日本与中国改善关系并强化了日美关系,使韩国受到了孤立”这种见解指出:这种说法好像是说我们在外交上存在什么问题,其实基本上国际社会对日本的历史修正主义都在进行批判。

        最近几年,在对待日本历史问题上,中韩本是“共同战斗”的关系。2013年6月,韩国总统朴槿惠访华,在举行中韩首脑会谈时,曾向中方提出建造安重根纪念碑,虽然最后纪念馆内并未设立纪念碑,但据韩联社透露,“中国方面将纪念碑升级为建立纪念馆来回应朴槿惠的请求”。

        2014年3月23日,习近平在荷兰与朴槿惠举行会谈,习近平在会谈开始的时候就谈到安重根纪念馆,他说:纪念馆是我下指示建立的。


         日本《读卖新闻》指出,习近平在3月25日将举行日美韩首脑会谈之前,夸耀在历史问题上与韩国的合作,为的是牵制日本,而朴槿惠与其同气相求。

        而在日美修改了防卫指针,在南海等问题加强合作以对付中国的形势下,让韩国觉得中国在对日历史问题上单独与日本妥协而使韩国孤立,会使中国外交显得缺乏平衡感觉。中国最近在日本申遗、世界领导人访问广岛、长崎等问题上与韩国再次合作对抗日本,似乎也与照顾韩国的外交感受相关,而据韩国《朝鲜日本》5月19日报道,中国对外政策智囊之一,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阎学通在5月19日接受《朝鲜日报》专访时说:“中国与朝鲜的同盟已经崩坏,而和韩国结为同盟的可能性很大。”这种发言十分令人吃惊,而在目前这样的时候说出这样的话,是不是有意在安慰深感孤立的韩国,以调整略显失衡的中日韩外交呢?

        而韩国对于日本首相战后70年的谈话的视线为什么比中国更严厉呢?当然有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原因,而最重要的一点是,韩国宪法法院2011年8月30日裁定,在韩国与日本两国围绕“慰安妇”的赔偿请求权问题仍存在纠纷的情况下,韩国政府未努力解决问题,侵犯了受害者的基本权利,属违宪行为,因此韩国如果在历史问题上向日本让步,则会严重动摇朴槿惠政权的合法性。

        本文仅代表笔者个人观点

张石 简历
1985年,中国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研究生院毕业,获硕士学位。1988年到199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94年到1996年,东京大学教养系客座研究员,现任日本《中文导报》副主编。著有《庄子和现代主义》、《川端康成与东方古典》、《樱雪鸿泥》、《寒山与日本文化》、《东京伤逝》、《孙中山与大月薰—一段不为人知的浪漫史》等著作。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