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礼辉:余额宝是条鲶鱼

2014/03/18


       人大代表、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在两会期间接受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等采访,就中国发展迅猛的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的冲击,有些人看的比较重,我个人觉得它是在整个金融业的水池里增加了一股推动的力量……

     记者:互联网金融会影响到传统银行业,您如何看

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
       李礼辉:
其实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前几年就已经开始了,最近几个月发展的特别快,还是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收入非常快,我预计现在余额宝的产品的收入超过5千亿元左右。另外一个就是余额宝推出的时候收益率很高,6%以上,因为它推出的时候是在资金最紧张的时候推出的,利率的高低是和市场资金供求关系决定的。在市场流动性比较紧的时候推出的某种产品肯定是高的。但是我们看到2月下旬以来,收益已经在下跌了,因为资金供需趋于平衡。余额宝的产品绝大多数是拿来做协议存款的,它的钱是逛一圈又到银行去了,只是利率提高了。

       投资余额宝的人把钱从银行转出去,投到余额宝里去,这个货币基金又把大多数的钱拿来买协议存款,协议存款又以比较高的利率存到银行里来了,银行的存款总数不一定有很大的变化,但是个人存款变成机构的存款了。低利率的存款变成了高利率的产品,我称这样的产品叫宝宝类产品。商业银行现在要应对这个竞争也推出了很多“宝”系列的产品。

       宝宝类的产品是理财产品的代表,这就是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的冲击,有些人看的比较重,我个人觉得它是在整个金融业的水池里增加了一股推动的力量,我们要从两个方面来看,第一,互联网金融对利率市场化的推动力是什么。有三个方面推动力量,行政推动力量,政府层面的。第二市场推动力量,第三技术推动力量。我觉得对于中国的利率市场化,互联网金融是市场推动和技术推动这双重推动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应该肯定互联网金融对未来金融市场发展的正面效益。

      第二个,互联网金融是一个新的方式,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渠道创新,定价机制也创新,新的机制在运作,所以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吸纳市场那么多资金,这点是值得传统商业银行学习和借鉴的。一大批和余额宝相似的产品出来,未来银行要在某些方面有所转变。

       我们还需要从更深层面去观察互联网金融的产品,重视两个方面,第一个互联网金融本身还是金融,他的产品,客户,法律关系和金融产品没有根本区别,在监管上必须按照金融业,金融机构来执行统一的监管,因为只要是金融业务就有风险,必须纳入监管。

      第二,它是基于一个新的平台来做的业务,所以发展非常快,业务推出的速度也非常快,我们对它的管理要满足它这种创新的特点,否则金融监管就可能是滞后的,会有空白。我们现在多少有点滞后,余额宝卖了几千亿的时候我们关于如何管理还没有制度,但是你们注意到在李克强总理的报告里有一句话: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

       这句话是最新加入这个报告的,这句话两个意图,第一个要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中央政府并没有说不让它发展,要让他发展。第二个,要让它健康发展。这两个是要点。现在我认为互联网金融会成为今后一个新的金融业生态。在一定意义上,互联网金融投入市场以后,会发生鲶鱼效应,这条鱼在池子里搅动以后,所有的鱼都动起来了。

        就目前来说,有些人认为有流动性管理的问题,有支付管理能力的问题,目前只要我们现在就开始对它比较规范的管理,互联网金融不会造成什么很大的问题。对商业银行来说肯定是个冲击,既然它是对市场利率化的推动,那它必然会影响银行利差收入的减少。这是个过程。银行利差收入的减少也不仅仅是因为互联网金融,也因为利率市场化的深度推进引起的。

      进一步说,银行的收入结构,水平是三个因素决定的,第一,市场化的程度。第二,国际化的程度。第三,某一个国家或地区对于中间业务的准入和限制,我们看到西方商业银行,它对于中间业务放的比较宽,第二国外的西方的银行市场化国际化的程度很高,他们的非利息收入至少占40%左右,多的占60%左右,中国的银行一般在25%以下。今后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银行的利息差收入增长的速度和所占的比重会下降。但是,利息收入仍然是商业银行收入的一个重要部分。我觉得在中国也要占到50%,非利息收入会在现在20%多的比例上提高,但是这个也需要几年的时间看看能不能提到到35%-40%左右。

       记者:互联网金融有代表提到存款的话应该要有存款准备金,但是余额宝没有,还有流动性大家不知道他怎么管理,你觉得它是否需要存款准备金?


       李礼辉:对这个事情,各个方面看法不一样,有些把余额宝类的产品看成是一个货币基金的形式,货币基金产品不需要交纳存款准备金,有的人觉得它是存款类的产品,应该要交存款准备金。现在在影子银行的产品里面,也是被定义为这个基金那个基金的,也是没有交存款准备金。

       影子银行的负面影响是扩大了货币的乘数效应。我有我自己的观点,不便在这里表述,但是我的意见是中国人民银行必须要对这个问题做深入的研究,来界定像余额宝这样的产品,它的性质是什么?更像货币基金,还是存款,还是另外一种新的产品。根据他的性质再来决定要不要上缴存款准备金。我觉得这是一个金融创新给整个金融监管货币政策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需要仔细的研究。

        记者:马云做互联网金融,但原本不是搞金融的,做互联网的人胆子比较大,不像做金融的比较保守,但风险也大,您认为呢?

         李礼辉:不是的,我觉得马云还是有风险控制能力的。马云是个非常优秀的网络运营商,他在做金融时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是不一样的。第一,他们做业务是基于一个大数据基础上做得业务。比如阿里小贷,它是在网上直接做贷款,阿里巴巴很多客户都在网上做生意,他可以有很多海量的数据来判断哪些客户是好的,哪些客户是不好的,哪些客户的营业额非常大,哪些客户的信誉非常好,他里面是有数据基础的,它在这个数据的基础上来做业务,决策速度比较快,监控比较到位。

      第二,他们做这个业务,市场占比是非常重要的,他们第一名的就要占市场的70%,第二名占20%,第三名以后很多加起来只有10%,所以能够占据市场的大份额才能主导市场。你们看看嘀嘀打车之类的产品为什么他们一下子会投10个亿20个亿会去补贴打车的人,他就是要提高客户的粘性,一旦客户到他们那里的话,他就可以推他们其它的产品,所以余额宝类产品他在推出的时候,利率那么高,一定程度上也是在定价机制上也带有一些电商拓展市场的策略,定价的策略和机制。我觉得这是他们的特点。

        第三个是因为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的太慢,中国那么多的商业银行提供的服务也很好,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我们所占的比重每年提高三个百分点,即使这样,银行服务的中小企业只占总数的20%左右,还有80%的中小企业达不到银行的标准,拿不到贷款,银行老说我这个融资发展的很快,但是企业老说融资难,马云说了他要解决80%的问题。普惠金融的问题是要人来解决,他基于大数据平台上的数据来做,其实他的风险还是可控的。对他来说,他可以开辟金融业的一片蓝海,我还是钦佩马云的。

       商业银行在这方面也做了一些努力,中国银行有网络通宝,你要贷款,你上网和我们中国银行联系,我们一般在2-3天以内就能发放贷款,这个贷款单笔肯定比阿里小贷要多。我们基于银行来做的。我们和阿里小贷不完全一样,但是我们也很方便。这个产品刚开始在浙江做,现在在全国做。所以我说广义上的互联网金融是对中国金融业的一个促进。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