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在选择道路
2013/12/24
随着旧的社会主义阵营以及新兴市场国家的正式加入,市场经济的竞争规模从冷战时期的约10亿人扩大到了50亿人,再加上信息革命威胁发达国家的就业。在大航海时代以来长达500年的资本主义历史中,这是剧烈变化的史无前例的25年。任何发达国家都将探寻自身的前途。
对于因人口减少和财政困难叠加在一起而感到苦悩的日本来说,保持人民幸福的经济系统应是什么样的呢?这是资本主义被涩泽荣一引入日本约140年后面临的十字路口。
或许这可以说是资本主义的格局。美英两国重视竞争,北欧国家重视高福利,而德法两国则重视公平,各国独具特色。但由于冷战后的大规模竞争,将越来越难以保持住以往的特色。美英模式看起来符合时代潮流,但由于其“嫡系传人”的金融机构失控,在5年前引发了雷曼危机。应如何看待这个现象呢?
![]() |
美国虽然遭受了严重的打击,但恢复元气的能力也很强。与政府的救助相比,企业革新能力的作用更加大。业务重组不断推进,信息化技术的新方案也相继出现。美国苹果公司按股票总市值计算已经跃居世界第1大企业,而互联网企业也掀起了上市热潮。
产业革命开始于排他性行业工会最早解体的英国。而以易于创业的美国为中心,信息通信革命不断推进,这都不难理解。
美国技术领域记者克里斯·安德森认为,创业将进入新阶段。借助3D打印机等设备,个人将可以轻松地将创意转化为产品,“从发明家到创业者的道路已经缩短到可以说已经不存在的程度”(《MAKERS》)。
此外,美国将放宽对创业者通过互联网筹集资金的管制。美国的优势在于在与新兴市场国家展开竞争方面,易于产生新企业和新技术的环境。
但是,能否防止金融体系再次出现混乱呢?虽然将限制银行利用自有资金进行的投机交易,但试图钻法律空子的恶习依然根深蒂固,风险依然存在。
此外,从收入差距来看,在OECD的34个成员国国中,美国的严重程度排在第4位。通过里根改革,美国资本主义明显向尊重企业的自由倾斜,而作为相应的代偿,则更加显得粗野和不平等。
因此,虽然很少有国家全盘照搬美国模式,但吸收其积极部分、在参与全球竞争的同时保持社会稳定的尝试将不断推进。
北欧各国高举高福利的招牌,并采取了重视市场机制的政策。
其座右铭是“不拯救企业,而拯救人”。政府不会扶持陷入经营困难的企业,而是通过积极的职业培训帮助人才转移到增长产业。芬兰教育和科学部长克丽斯塔·基乌鲁(Krista Kiuru)表示“在变化激烈的时代最重要的是人们终生持续坚持学习”。
以北欧为参考、促使“欧洲病人”德国实现重建的是前总理施罗德的改革。例如在缩短失业补贴时间的同时,推动劳动者实现再就业。曾访问日本的施罗德强调称,“在与新兴市场国家的竞争中,有能力的人与普通人的收入拉开了差距。如果不加以改革,这种差距将更大”。其见解颠覆了“小泉改革扩大了收入差距”这一日本的“常识”。
接下来再看日本。在最近25年里,政府的干预不断增加,导致了所谓的“政府过度干预型资本主义”。
在冷战结束之后,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并面临全球竞争和国内萧条。虽然企业不得不顺应世界新的现实,但日本政府除了小泉内阁之外,均坚持维持经济的现状。以国债为财源刺激经济,并通过准入限制等举措来保卫现有企业和就业,此外还帮助亏损企业进行重建。
但是,日本的财政困难正逼近危险水域,而在全球竞争中也陷入苦战,这种做法已经达到极限。与其鼓励将企业的发展交给市场,不如鼓励创业。在减少财政赤字的同时,应采取帮助失业者转换工作等必要的措施。为了摆脱过度干预,需要实现这种转变。
安倍晋三内阁计划推动企业实现新陈代谢,促进人才的流动。但是,实现这一目标所需要的法人税减税以及解雇限制放宽政策却被推迟。而被称为重税国家的瑞典的法人税实际税率为22%,比日本还低14个百分点,而德国则放宽了解雇限制。
此外,日本政府却敲定了5万亿日元经济刺激对策,同时敦促企业提高工资,“干预癖好”仍未消除。而对财政和经济的长期看法也非常天真。
日本政府计划在2020年之前打好财政重建的基础。但是,庆应义塾大学教授小林庆一郎认为,今后,与资产向海外转移相对应的日本央行购买国债的规模增加将导致高通货膨胀,“在2020年以前将出现财政危机”。
日本目前刻不容缓的是削减赤字以及激活企业活力。虽然削减社会保障给付金额、放缓限制以及就业流动化等面临的反对非常强烈,但这也有政府的责任,那就是没有充分宣传如果坚持过去的做法,经济将难以发展的事实。
日本人在危机逼近时会发挥应对能力。这在观察日本航空等的重建大戏中不言而喻。如果看起来危机会在政府的保护下逐渐远去,人们就将懈怠,无法发挥出自身的潜力。
“政府过度干预”的罪过不仅在于导致财政恶化,还在于阻碍了人们潜在能力的发挥。这是对留给今后资本主义的经验教训。
本文作者为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特约专栏作家 平田育夫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