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赓:GDP十年后将失去意义

2011/11/29


       由于欧美发达国家经济停滞不前和中国整体实力的增强,世界经济正在迎来转折点。全美企业经济学家协会会长(美国货运巨头联邦快递副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黄赓近日在北京接受日经新闻采访时称,10年后国内生产总值(GDP)将变为几乎没有意义的数字。他还称中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博弈将决定中国的未来前景。

接受日经新闻采访的全美企业经济学家协会会长黄赓。

记者:您如何看欧美经济?

黄赓:美国经济面临的最大不确定因素是政治。探讨削减财政赤字的美国超党派特别委员会的谈判已经破裂。今后,政治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将对美国短期景气和长期经济增长的持续性产生重大影响。而欧洲也面临着类似局面,财政一体化能否实现至关重要。

记者:在欧美经济低迷的背景下,市场对中国经济的期待正在高涨。

黄赓:从经济学的观点来看,中国政府在今年春季发布的第12个五年规划指出了极为正确的发展方向。今后,如果能持续发展以消费为主导的经济,消除贫富差距,中国国内的投资机会就会增加,同时在外汇储备上,还能够降低对美国国债的依赖性。也有助于消除贸易顺差。我认识这个五年规划的主要执笔人,他还不到40岁。其他的参与者也都是研究过西方经济学的年轻精英集团。

       规划本身非常出色,问题在具体执行上。在地方执行的过程中肯定会遭遇层层阻力。中央政府的领导能力将受到考验。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博弈将决定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


记者:在全球化背景下,企业要到新兴市场赚钱的格局正在变得越来越鲜明。

黄赓:人才、商品、资金和经验都已经进入跨国境自由流动的时代。与企业相同,国家已经无法继续用原有的框架来准确分析问题。站在全球化的角度来看,目前非常需要重新构建全球贸易和投资治理框架。企业的“国籍”已经不只一个。有观点认为,不应该以国家单位,而应该以“持有资产单位(Ownership based model)”来衡量企业。

       到10年后,国内生产总值(GDP)将变为几乎没有意义的数字。以美国为例,在美国国内创造的价值称为GDP,美国人在全球各地创造的价值的总额称为国民总生产(GNP),而这两者的差额居然接近3000万亿美元。GNP远远高于GDP的现象正是美国企业在全球开展业务的证据。

记者:不过,目前的现实仍然是以国家单位在运作。

黄赓:国家将继续存在。欧盟(EU)就是很好的例子,虽然资本和劳动力的流动非常自由,但各国的文化存在巨大差异,财政政策的偏好也不尽相同,税制也欠缺统一性。因此,未来的课题是如何在持续存在的国家和新的经济现实之间寻找平衡点。

        美军进驻澳大利亚等政治和安全保障问题也是以国家单位在运作。但是,归根到底,政治反映的就是经济现实。政治的基础仍然是经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也不例外,而在20国集团(G20)中,中国有发言权也正是反映了经济的现实。

(森安健  北京报道)

黄赓简介:中国西安人。现在担任由2500名经济学家组成的全美企业经济学家协会会长。曾在美耶鲁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博士学位。每天都会从全世界收集大量数据,对于联邦快递可能面临的风险以及投资的国家的现状等情况进行分析。曾经被美国《商业周刊》杂志评选为美国最准确的经济预测学家。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