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驻华大使卸任记者会全文

2012/11/28


    日本驻华大使丹羽宇一郎于11月26日在北京日本大使馆举行了离任记者会,记者会时丹羽宇一郎做了简短发言后回答了记者提问,以下内容为回答记者部分的全部内容。丹羽宇一郎表示每当中国发出不需要日本的声音时,我都觉得这是非常傲慢的,如果这种中国一部分人发出的声音得到实施,将给中国留下祸根。(岛田学)

   记者:您认为只有民间大使才能做到的工作是什么?是否也因为是民间大使而感到过的自己工作存在极限?

  丹羽:自从我身在民间的时代起,我就通过经济财政咨询会议的民间议员等身份与日本各中央部门以及相关官员保持接触,一起讨论整个国家的各种问题,因此对政府工作感到不适应的情况极少。很多官员都是头脑清晰、工作能力强的人,对此我非常钦佩。我的工作得到了他们的帮助,对此我表示衷心感谢。

丹羽宇一郎的离任记者会(26日,北京的日本大使馆)
  在担任驻华大使期间,我不拘泥于作为官僚特色的惯例主义,以新思维进行了各种尝试。尤其是以年轻人为中心的大使馆改革委员会打破了惯例主义。在大使馆之外,世界正在发生剧烈变化,如果大使馆之内几十年都保持不变,就将落后于时代潮流。

  记者:您认为今后是否应该增加民间大使?

  丹羽:今后不应再采用政府官员还是民间人士这种非此即彼的观点,而应以量才适用的观点来使用人才,这非常重要。在全球化时代,如果以不合时宜的固有观念给人贴上标签,或者以有色眼镜评价判断人才和事物,将造成重大错误,甚至可能违背世界潮流。对此领导者应该加以注意。

  记者:(6月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在提到东京都购买尖阁诸岛(中国名:钓鱼岛)的计划时,您曾经表示这将使日中关系面临严峻事态。随后,日中关系确实出现了恶化。从现在来看,您觉得当时的言论是否恰当?

  丹羽: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我曾多次对中国的领导者表示“日本的基本立场无法做出让步”。我还曾经指出“两国都需要正视原则立场无法做出让步这一现实,而应该积极思考在这样的条件下能做些什么”。

  应该明确地表示基本立场无法做出让步。但是,双方应该从大局出发,冷静应对,防止事态恶化,保持和加强沟通,采取克制而负责任的态度。目前,日中关系正处于非常艰难的局面,这令人遗憾,但日中两国都要意识到,自身对地区以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负有重大责任。同时还要认识到,发生不测事态对双方都没有好处。

  记者:在尖阁诸岛问题上,您觉得日本是否应该承认存在领土问题?

  丹羽:我国在尖阁诸岛问题上的立场是众所周知的。国家无法作出让步的事情就应该寸步不让。世界任何国家都清楚,拥有占有权的国家绝不会作出让步。

  但是,双方从大局观出发、始终坚持冷静应对是非常重要的。应该保持对话窗口不要关闭,耐心、沈着冷静地改善国民感情,并不断踏踏实实地进行交流。希望中国方面也具备问题意识,期待在新领导层的领导下构建为日中关系大局而共同努力的环境。

  记者:您曾经到中国各地进行考察,给您印象最深的是哪里?


 丹羽:外交归根结底是政局的稳定与领导者的信赖关系,是人与人的交流。我曾多次表示日中双方都无法搬家。因此通过直接的交流加深相互理解非常重要。

 在中国的33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中,我曾经到过27个。而在此次的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上晋升为政治局常委和政治局委员的人当中,很多都是我在中国各地曾打过交道的老朋友。我认为与中国要人建立人脉关系将有利于今后的日中关系。

 给我印象最深的地区是西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虽然说都是“中国”,但北京和其他地方的情况会大有不同。在信息化社会,日本国内的所有领导者应该在各个领域都重视和尊重当地的情况,这是今后的重要课题。

 记者:您对新任驻华大使木寺昌人有何期待?

  丹羽:
我听说木寺先生非常优秀。我认为在推进日中战略性互惠关系之际,木寺先生能与中国方面的沟通,加深信赖关系。作为我个人,今后的身份将发生改变,但希望今后继续为日中关系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记者:在日中关系严峻时卸任。对此您有什么想法?

  丹羽:我曾经多次表示日中关系超过夫妇关系。因为夫妇在最坏的情况下可以分手,而日中两国则无法分开,不仅是在人的一生这么长的时间里,甚至是在几百年、乃至上千年里都将永远是邻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也下雨的日子,也有刮风的日子,也会有晴空万里的日子。当然我个人在有些地方也感到非常遗憾,但我认为如今或许正是风和雨的日子。但是我与中国要人进行了交流,坚信日中关系将会迎来美好的明天。

  应该正视彼此无法做出让步的立场,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思考能够做些什么。在最近1个月里,我一直对见到的所有人说:“接连不断地暂停和推迟对话和交流是令人非常遗憾的。最关键的是青少年的交流。希望两国积极支持和推动这种交流”。

  说日本无理取闹或者说中国无理取闹,这种相互指责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不会为两国带来任何好处。即使是在这样的时候,至少也应该做一些对将来的日中关系有益的事情。这就是推动青少年的交流。我希望日中两国首脑能够就交流的规模不要只是4、5千人,而是就1万人达成协议。我坚信这种努力将成为融化坚冰的第一步。如果领导层以这样的姿态作出努力,国民也将发自内心地认为日中关系就应该是这样。国民感情也必将得到改善。

  记者:中国方面有观点认为中国在经济领域已经无需借助日本的力量。对此您怎么看?

 丹羽:这是非常傲慢的态度。是对经济的傲慢。在全球化背景下,这是完全不可能的。那种认为即使没有与日本之间的良好关系中国也能发展得很好的想法是傲慢的。看看历史就能明白,世界各国在经济方面必须相互依存。

  即使是中国,没有出口,仅凭国内市场也很难获得发展。中国在经济方面仍然存在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在劳动者教育和软环境等方面,中国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向日本学习。仅仅让工厂高效运作这不是经济。每当中国发出这样的声音,我都觉得这是非常傲慢的。历史将证明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如果这种中国一部分人发出的声音得到实施,将给中国留下祸根。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