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中国经济下滑持续到明年
2012/06/07
![]() |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 |
记者:中国经济的下滑很显著。
王建:实际上中国经济下滑的趋势并不是现在才显露出来的。2003年以后中国经济增长的势头很猛,到2007年的二季度增长率达到14.9%,形成一个高点,之后就已经开始下跌了。也就是说即使没有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中国经济从2007年下半年就开始已经进入到了一个走低的过程,一直持续到现在。原因是贫富差距的拉大和城市化的滞后导致个人消费没能增长。
中国在2000年以来的一轮增长中,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九十年代下半期,中国的基尼系数不到0.4,但现在有研究说是0.47、也有说是0.49,但肯定早就超过0.45了,比发达国家高得多。去年有统计数据说中国已经有超过一半是城市人。但实际上把农民工去掉,在13亿多人口当中,实际的城市人口大概只有4.5亿人口,也就是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城乡人口的收入差距表现在收入的差距上,城市人口的收入大概是农村人口收入的三倍以上。在GDP中消费所占的比率,在90年代末的时候还能到百分之60几,现在只有40几了。
用巨额投资提高生产能力,通过出口使经济得以发展。但现在外需萎缩的结果,使中国陷入了全面生产过剩。
记者:中国好像正在通过加快基础建设投资来支撑经济。
王建:发改委在加快项目审批,但这还是原来的做法,不属于结构调整。因为现在所谓结构调整是要集中在怎么扩张需求这方面,而且重点是怎么扩张消费需求这方面。可是,现在扩张投资需求,把那些已经严重产能过剩的项目拿出来上马,这不是结构调整,只能说是加剧结构恶化的一个因素。
09年、10年中国上了一大批项目,到现在又产能释放了,更加过剩了。现在再这么做,就是这一、两年好一点,过两年这个问题有可能变得更严重。
节能家电促销政策的效果也是有限的。现在家电销售得很差,不是说刺激就就能刺激的。09年、10年搞过家电下乡,实际上三年累计起来大概是1400亿元吧。当时想的是09年一年就是1000亿的目标,结果当年只有400多亿。
虽然央行在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促融资增加。但企业现在对贷款的需求不是很旺盛。有统计说今年5月的头十天,四大银行的大贷款增长额是零。
记者:今年的经济目标能实现吗?
王建:7.5我估计是没问题。但是今年我觉得过8不太可能。4月份的数据显示,发电量的增速仅为0.7%,工业生产的增速是9.3。按这两个数据说,二季度的GDP应该在7这个水平。原因之一就是海外。
欧债危机还没有结束,就像摩根大通巨亏所展示的那样,美国的金融危机实际上也没触底。外需还在不断的收缩。
还有一个因素是中国领导层换届的因素。习惯上三中全会解决经济问题,一般三中全会都是9月份召开,实施就要等到明年了,但效果明年看不到。所以我认为2013年是底。就是说11年、12年、13年,中国经济要三年连续下滑,到2013年以后才能走出来。
记者:为了结构调整、扩大内需,该做些什么?
王建:城乡存在工业化超前、城市化滞后的问题是中国现在形成分配差距的最大的问题,改革的关键就是推动城市化。
中国到2030年人口的高峰大概是14.5亿人口。这14.5亿人口如果能达到今天日本85%的城市人口,那么中国未来还有8亿人要进城。有8亿农民要转换他们的身份变市民。这里边要做什么事情很多,他们要进城、要生活、要工作,孩子要受教育,看病要有医院,消费要有商场,要有这些服务和城市基础设施。这是一个很大的规划。
只有大的结构调整才能带来释放出巨大的投资和消费需求。
(记者:大越匡洋)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