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人的形状(193)伪出国:AKHA AMA COFFEE神乐坂
2020/09/02
日经中文特约撰稿人 张维中:今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出不了国,不少人平常贫乏的想像力,忽然都在此刻蓬勃释放。台湾有人热中搭飞机在上空绕一圈的伪出国,日本则有人为自己规划一场“生活在他方”的日常。而我,就是其中一个。
![]() |
泰国北部清迈的知名咖啡馆“AKHA AMA COFFEE”(东京・神乐坂,张维中摄影) |
原本每年八月后两周都习惯会去曼谷居游的我,在回顾着这两年的照片时,决定为自己举办一场泰国周。除了寻找东京都内的各种泰国美味以外,还开始听泰国流行乐、追泰剧甚至学认泰文字母。过干瘾的同时,开发出自己过去未曾有过的兴趣,更重新认识了一次东京蕴含的多元文化样貌。
我的这场东京夏日“伪出国”从神乐坂开始出发。我曾经在靠近神乐坂的地方住过两年,现在工作的事务所也在这周围,这一带原本就有非常多的小茶馆、咖啡店和餐厅,如果每个星期挑一间去,恐怕几年都去不完。这些餐饮店主要的特色,几乎都走传统日式及法义料理,从来和泰国扯不上边。然而,就在今年夏天,非常特别的是在靠近赤城神社的小巷弄内,令人惊喜的开了一间来自于泰国北部清迈的知名咖啡馆“AKHA AMA COFFEE”。
AKHA AMA才没开幕多久,我已经去过好几回。每次去,都挑八点刚开门的清早时分,整间店只会有我一个人,恍若奢侈的专属包场。简直是痴迷着那股静谧又自在的氛围,于我而言,这段时光是繁忙东京难寻的,恰似泰国独有的悠缓节奏,实在太合适好好享受这间咖啡馆的一切。
![]() |
AKHA AMA COFFEE 的店内(张维中摄影) |
![]() |
AKHA AMACOFFEE 的冰拿铁(张维中摄影) |
喜欢AKHA AMA的低调。整间店的外头没有夸张的招牌,典雅的木框衔接起玻璃窗门,隐身于一丛丛绿树盆栽之间,感觉疗愈。而所在位置以日文的“穴场”来形容再恰当不过。刻意远离神乐坂热闹的街道,只在大路上闲逛的人,恐怕一辈子都不会发现。然而热爱泰国旅游的东京人早已口耳相传,客人依然闻风而至,专程拜访。
AKHA AMA COFFEE的“AKHA”是泰国北部位于清莱的少数民族名称,而“AMA”则是该族语的“母亲”之意。最初孕育AKHA AMA COFFEE诞生的起源,来自于清莱的AKHA族村。咖啡馆创办人的母亲为了孩子就学费用,在农村里栽培起咖啡豆,而创办人完成学业后,带着从海外学习到的咖啡知识重返小镇,决定帮忙母亲种咖啡树,生产有机咖啡,最后在2010年于清迈开了一间小咖啡馆,正是AKHA AMA COFFEE一号店。欧洲精品咖啡协会(scaa)曾连续三年以上选定本店,认证其从精品豆的制作过程严格把关,从上游供应到下游销售都对品质层层把关。现在清迈有三间店,远在东京的神乐坂则是第四间,应该也是日本第一间泰系咖啡馆。
因为泰北咖啡豆赫赫有名,在曼谷的许多咖啡馆,甚至是星巴克,都会提供泰北栽培的咖啡豆。我曾偶然在曼谷的独立咖啡馆品尝过AKHA AMA的美味,留下深刻印象。最喜欢的是中烘焙(中煎)的Klangklang水洗豆,酸苦平衡得恰到好处。我已绝少喝冷饮,但来到这里还是忍不住来杯冰拿铁。超喜欢店家用厚口玻璃杯承装冷饮,轻轻摇起搅拌棒,聆听冰块碰撞的声音,炎夏的烦躁顿时平静。豆子好,配上美味的鲜奶,冰咖啡的层次感绵延而出,将我拉至千里之外。
坐在落地窗前,搭配司康,啜饮咖啡,静静阅读一本喜欢的书。享受生活需要想像,更需要实践。AKHA AMA COFFEE为我的东京泰国周揭开序幕,同时也让我更加深爱神乐坂,愈来愈丰富包容的魅力。
![]() |
张维中 简历
台北人,现居东京。在台取得文学硕士后,08年来日。早稻田大学别科、东京设计专门学校毕业。现于东京任职传媒业。大学时以小说踏入文坛。近作为散文《东京直送》、小说《代替说再见》、游记《日本小镇时光》等书。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