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邦富的日本管窺(280)“愿为完善西安景点的日文说明做义工”

2020/01/03


      日经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莫邦富:2019年12月下旬在成都举行的第八次日中韩领导人会议看来开得不错,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与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韩国总统文在寅谈笑风生地走进会场的那张照片给人留下过目不忘的印象,人们从中感受到了久违多时的一种轻松的国际气氛。

 

      就在几个月前的6月,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在大阪举行,作为东道主的安倍与所有领导人都举行了会谈,却把文在寅撇在了一边。当时两人唯一的见面,就是G20开幕时,安倍和文在寅握了8秒钟的手。那就成了日本和韩国在那次会议上的全部互动了。

 

      而这次在成都,3国领导人不仅就日中韩之间的合作以及地区和国际问题积极交换了看法,还发表了《日中韩合作未来十年展望》,通过“日中韩+X”早期收获项目清单等一批文件,可谓气氛和成果都不错。

 

      于是,中国有媒体甚至有点洋洋得意地夸成都说:“成都,成功之都,成都,都成。”

 

      固然应该给成都峰会的掌声不应吝啬,而应该给予的批评也不应该讳言。

 

      我注意到日本好几家电视媒体报道的一则消息说,在第八次日中韩领导人会议的吹风会会场挂出的大招牌上,日文把中文的“吹风会”居然给翻译成了叫人啼笑皆非的“ドライヤー”即吹风机。“吹风会”应该翻译成日文中的外来语“ブリーフィング”(briefing)。在法语中briefing意为:飞行前的准备会议,飞行前的简短指示;汇报会,情况的简要介绍。把这样一句话居然给翻译成了“吹风机”,显然这是一个重大的失误。网上随即有了反应,出现了取笑这种不严肃翻译的漫画作品。

 


      负责会务工作的有关部门和企业固然应该受到批评,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种忽视语言翻译重要性的社会倾向早现端倪,而且不限成都存在这类问题,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也同样可以看到这类问题的存在。对此,我曾在在网上、自媒体上多次指出过同类问题,甚至还发出了警告,希望能够引起翻译工作者、作为主办方的企业或团体、地方领导的重视。

 

      不久前,我和原日本驻重庆总领事濑野清水参加在西安西市博物馆举行的“2019中日友好与联合国SDG摄影展”开幕式。随后我去参加有关会议,而濑野总领事则和其他人一起去参观了一些名胜古迹。

 

      在回日本的途中,濑野总领事对我谈起了这次参观西安景点的感受,他说有一件事很遗憾。他去参观了高宗和武则天合葬的乾陵和前汉武帝陵墓茂陵、永泰公主的陵墓,还细细参观了与参道并列的石刻文官、武官、石刻兽、华表、壁画、出土文物等。这些景点都附有中文、英文、韩文、日文的说明。但仔细一看,每个石刻兽的说明板上的日文却只有相同的说明,没有意义。华表和遗迹整体的说明文中也存在着不可理喻的词语。

 

      例如,在乾陵遗迹公园的说明文中,“园内结构为‘一路,一环,七节点’。一路:以干陵为基础,连接各要素区域。”但却没有关于“七节点”的说明,只是罗列了7个景观区名而已,所以不知道这些问题最后是怎么解决的。

 

      在永泰公主墓的石柱“华表”的日文说明中写有意为“上面一点一点地。上部是哈伦星的柱子”的字样,令人无法解读这类文字。懂中文和英语的日本人也许可以获得一些来自其他语言的信息弥补,但对于只懂日文的人来说,说明文字的粗制滥造与眼前的文物的精美绝伦形成了巨大的落差。

 

      濑野先生自告奋勇地对我说:“我可以为完善西安景点的日文说明做义工。”我听后很感动,拍胸向他保证:“我一定把这个重要信息转达给西安市政府。”希望中国其他城市也来关注一下这类问题。

 

莫邦富 简历

上海出生。曾下乡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上海外国语大学日语专业毕业后,曾在该校任教。1985年留学日本,在日本读完硕士、博士课程。现在是旅居日本的华人作家、评论家。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观点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