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身大的日本(295)今年你还会寄贺年明信片吗?
2019/12/17
日经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中岛惠:今年也过得很快,已经到了年底。日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寄贺年明信片的时节。在日本,通过邮政寄出元旦送达的贺年明信片是一种习惯。元旦的早晨,很多日本人会从自家的邮箱拿出收到的明信片,一张不漏的仔细阅读。我也是其中之一。
![]() |
在邮局寄出贺年明信片的居民(2018年12月,东京都千代田区) |
不过,由于电子邮件和社交网络(SNS)的普及,加上邮资涨价等原因,寄贺年明信片的日本人正在减少。据日本邮政的调查,贺年明信片(专指日本邮政以统一规格发行的明信片)的发行始于1949年(贺年明信片用的邮票自二战前就开始发行,但明信片从这一年开始),当时发行了1亿8000万张。之后发行张数持续增加,1964年达到10亿张,1973年进一步增至20亿张。发行数的顶峰是2003年的44亿6000万张。
但随后开始减少,今年9月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用于2020年新年的贺年明信片)的发行张数为23亿5000万张,比上年减少8.2%。估计今后发行张数也不会再出现增加的情况。
日本文具厂商百乐(PILOT)2017年在日本国内实施的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回答“寄贺年明信片”的人为77%,回答“不寄”的人为23%,在这项调查中,回答“寄”的人更多,结果令人意外。根据回答者的年龄层,这一比率可能会出现明显的改变。
根据上述调查,“寄贺年明信片”的理由包括(1)因为是新年的问候、(2)因为平时很少联系、(3)是对关照过自己的人的礼节、(4)每年都会收到、(5)想告知近况。“不寄的理由”则是(1)因为准备工作麻烦、(2)能以电子邮件代替、(3)能通过社交网络代替、(4)原本就没有寄的习惯、(5)就算收到也不会高兴。
另外,对于“何时准备贺年明信片”的问题,回答是(1)12月中旬(24.5%)、(2)12月上旬(32%)、(3)11月内(10.6%)和(4)圣诞前后(10.6%)。由此可见,在日本,贺年明信片并非要去寄之前才购买,买得早的人提前1个月以上,晚的人也提前5~6天购买。
在日本寄贺年明信片分3个步骤,首先是通过邮局和便利店等购买贺年明信片,然后写下新年问候或祝福,最后投入邮筒。在现代,很多人选择打印,打印可以通过自家的打印机或者委托便利店和打印公司等。
因为要做这些准备,所以感到“麻烦”或“没有时间”的人会利用电子邮件和社交网络,或者干脆选择不寄。
除了贺年明信片以外,新年的问候在日本还经常利用(1)LINE、(2)社交网络、(3)电子邮件这3种方式。关于社交网络,Facebook、推特(Twitter)和Instagram被频繁使用。使用上述方式的话,不必花钱买贺年明信片(含邮费1张63日元,约合人民币4.08元),而且即使到了元旦也能发送,非常方便。
顺便说一下,上述调查显示,2003年日本人均邮寄的贺年明信片数量为34.9张,2018年为18.6张。我每年大约寄出100张左右,但也一年比一年少。原因包括收信方表示“决定不再寄贺年明信片”、朋友关系变得疏远或者对方亡故、不再知道对方的地址等。在老龄化加剧的日本,表示“已经到〇〇岁,决定不再寄贺年明信片”的人也在增加。在我的朋友中,这样的人就越来越多。
另一方面,也有老年人认为“贺年明信片是一年一度告知对方自己身体健康的方式,不管到多大年纪都会寄”。就算是平常不发电子邮件和不打电话的对象,如今已很少相互联系,看到贺年卡,也会感到“哦,他平平安安挺好”,感到放心。
总的来说,我个人认为寄贺年明信片更好。日本人从小时候起就喜欢明信片。就算寄的张数减少,对于仅通过明信片联系起来的朋友,今年也要告知自己依然健康平安。
![]() |
中岛 惠简历
出生于日本山梨县。曾在北京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留学。先担任报社记者,1996年起成为自由记者。著作有《中国精英这样看待日本人》,《中国人的误解 日本人的误解》(均由日本经济新闻出版社出版), 《爆买之后他们将瞄准哪里?》,《中国精英向往日本》等。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