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鲜鲜鲜(103)日本人变懒惰了吗?
2019/03/13
日经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刘黎儿:日本人给世界的印象就勤勉,亦即勤劳努力,日本人所以能成为世界先进国的被认为是上班族都是不断向前冲的「猛烈社员」,对工作热心。但美国民调及人才顾问的公司盖洛普(Gallup)一年多前公布调查结果显示日本社员对工作关心度非常低,充满热情的社员不过6%,调查对象139个国家里排名132,令人惊讶,怀疑是否日本人变懒惰了?最近安倍首相推动的工作改革,是否应该设法先提高工作意愿,只是缩短工时是否不够,或许只会让日本社会全般越来越没劲了?
![]() |
盖洛普的调查显示日本企业内「爱做不做的社员」高达70%,制造各种问题的「对周围散发不满的没劲的社员」达24%,这些人不仅作为员工的价值低,而且还给周边的人带来不良影响,许多专家认为日本最近许多企业事故或产品缺陷乃至丧失顾客等都是因为企业里有许多如此扯后腿的问题人物。
这样的日本人跟至今世界想像日本人以公司为家,被称为「会社人间」甚至「社畜」,对公司的归属意识非常高,但现在日本的确不再那么爱公司,似乎还有意地降低自己对公司的归属意识即使命感,故意跟公司保持点距离,或许是过去高度成长期的一种反动,也因此许多人比较强调自我,不想走集团主义路线,不想继续当世界心目中的「典型的日本人」了。
相对于日本,美国充满热情的社员反而有32%,认为对公司的使命感及目标,会让自己觉得工作很重要,比日本人,对公司更会透过各种自我启发而产生归属意识;也有专家认为日本在1960~80年代经营非常成功的,因此各国反而争相效仿日本的命令与管理手法,但Y世代(1980~2000年出生的千禧世代)则比较重视自己的成长。
以前常被称为「工作中毒」的日本人真的对工作欠缺热情吗?的确有许多日本朋友或在日本企业工作的外国朋友都常表示,并没看到那么多工作狂,的确也常听到有人抱怨自己在公司里做自己不想做的工作,即使身为正式员工,领的薪水比非正式临时雇用的人多很多,但常抱怨自己的才能未能有所发挥,认为是公司这样的组织扼杀了自己的才能,也因此现在还不是使出浑身解数来打拼的时候等等。
![]() |
这或许也未必全只是不当的抱怨,最近因为AI及自动化,许多工作逐渐消失,更多人被转换到行销营业等跟自己原来专长无关的部门,不但做不好,而不满或绝望的情绪还会感染职场,自己没劲不说,也会让大家都跟着提不起劲来。
因此日本人未必是变懒了,而是跟过去不同,不会再很认命地只是服从上司的命令,不会勉勉自己去为了不合理的事冲锋陷阵的,也因此日本企业里上司跟部下的关系也只好改变,上司必须跟部下一体化,一起企画,一起得出成果来才行,而且上司必须理解每个部下的专长,才能人尽其才,也就是日文所说的「适材适所」才能纾解许多人无法发挥能力的遗憾。
日本社会因为至今的教育方式,很难培养能力特别突出的人才,但却因有高度默契而团队作战能力很高,而达成了经济成长,但是进入平成时代,泡沫经济崩溃,企业为追求当下效率,许多企业从90年代开始引进成果主义,要求个人提高业绩,但并非每个领域都能一直提高业绩,好坏差很多,企业内部原来的人际关系崩溃,不但没默契,社员间形成相当对立的关系,无法爱同事也无法爱公司,出现「职场冷却化」现象。
当然许多业积不错的社员或许在追求成果过程中有许多粗糙乃至违法作为,很容易因此遭到举报,也因此许多企业内部反而出现不要太有表现才好的氛围,也认为自己默默努力,许多成果不是眼前看得见的,上司及公司也不注重,越来越没劲,只求自保,混口饭吃的社员才会多起来。
许多企业虽说鼓励创新及变革,但排斥异质性的习惯还残存着,社员如果真的积极提出企画,实际上还会被认为是对上司及公司的批判,连许多高层领导都不敢对社长说什么,底层的社员更是不敢积极提案,社员不敢太突出,也因此社员越来越重视自己的时间,花费时间去取得各种资格,或利用企业资源提升自己,便于未来独立或跳槽。
![]() |
比起别的国家,日本企业还是终生雇用制度保存比较多的,许多社员只要做些无伤大雅的例行工作也还不至于被裁员;以前日本社会是因为终生雇用制度让社员安心,一生以社为家,非常勤勉地想对公司有所贡献,但现在终生雇用成了可以让对工作丧失热情的绝大多数社员继续混的依靠,以企业而言,生产力不断降低。当然日本经济低迷,在怎么拼命工作,薪资也无法上涨,这或许也是士气很难提高的原因。
有些企业如Panasonic(松下)为了提高士气,提高生产力,因此引进「社内复业」及「社外留职一年」,也就是可以依照社员希望而在其他部门兼职或是留职去别的企业工作看看,想促进社员成长,提升他们对工作的热情,也是解消大企业内温存大量没有干劲的社员的工作改革,这或许是日本企业包容各种不同人才、不同工作方式的尝试,否则大企业内无所事事的所谓「社内失业」的人很多,是个人、企业乃至社会的损失。
但大部分企业还很难做到如此,现在都只能跟着缩短工时的工作改革走,没想从根本来调整,或许很难唤醒社员的挑战意愿;此外,许多比较保守人士还主张日本员工士气低,是因为现在对于「性骚扰」「职权骚扰(霸凌)」过度敏感,尤其日本政府最近打算把企业禁止职权骚扰法制化,才会造成职场冷却化,员工无法打成一片,但这只是让弱者来承受职场暴力的不合理现象,也会因此而导致士气及生产力低落的;虽然唤起社员工作意愿很重要,但不能重蹈覆辙的。
日本社员没有干劲、爱做不做,看来并非日本人变懒了,而是需要从业务内容调整、奖励新企画,改变成果评价方式以及促进理解企业方向性等等来提高工作热忱,只是缩短工时或许会让人错觉日本人的确不如以前勤快努力了。
![]() |
刘黎儿 简历
旅居日本的资深媒体人与知名作家。台湾大学历史系,后进入台大历史所,1982年赴日,曾担任《中国时报》驻日特派员、东京支局长,现为专职作家,在多家报纸杂志如《苹果日报》、《自由时报》、《今周刊》等撰写专栏;书写对象包括日本政经社会议题、都会两性关系、职场文化及生活文化的观察与解析乃至文学评论等,相关书籍35册;小说则有「棋神物语」等。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观点。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