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岁暮:有栖川公园散步

2018/12/25


  日经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刘迪:2018年岁暮,漫步东京有栖川宫纪念公园,园内游具色彩缤纷,各种肤色孩子嬉闹游玩,他们父母或陪伴游戏,或在观看,一片和平。走出公园,漫步南麻布街头,这里各国使馆密布,外交人员来来往往,行人讲各种语言。周围咖啡屋、酒吧、餐馆、高级食材店鳞次栉比。透过玻璃窗,依稀可见咖啡店内俊男美女或喝茶交谈,或读书工作。在这不平静的世界,东京仿佛“这边独好”。

                

  其实,不论对日本,中国或世界,即将过去的2018都不太平。日前日本一组织说,他们选出汉字“灾”,代表本年汉字。不过日本今年之灾,不是“火”而是“水”。这一年,日本水害频仍,从北到南暴雨密袭,洪水不断,损失惨重,甚至关西空港这种现代机场也受损严重,飞机无法起落。气象厅将今年夏天水害命名为“平成307月豪雨”。日本如是,世界亦如是。今年,美国之“灾”有“火”有“风”,今年加州连续几场大火,其中11月大火数十万人避难,造成人命财产损失无算。而此前10月,强大飓风“迈克尔”袭击佛罗里达州,据称其规模空前。

                                 

清水寺住持森清范挥毫写下今年的汉字“灾”(12日上午,京都市东山区)

                     

  对日本首相安倍来说,2018年的意义不同,他自己选择的今年汉字是“转”。安倍说,11月他与普金举行首脑会谈,期待明年日俄关系能获“转”机。其实,今年对中日关系来说何尝不是“转”机呢?201810月,安倍正式访华。此行目的之一,是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40周年,另一目的是参加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论坛。他对习近平说,希望开拓“从竞争到协调”的“日中新时代”。

                   

  12月8日,日本国会通过入国管理法修正案,日本国内对此法案毁誉交加。这个法案重点在于开放“简单劳动力”。 150年前的那场维新运动,日本只是输入外国文物制度,但不包括人。而今天日本则主动敞开国门,大量引进“简单劳动力”。 环顾全球,欧美反移民浪潮汹涌,而日本政府竟反其潮流行之,这令人深思。

                

  2018年,中国对美出口、千人计划、“中国制造2025”全线受阻,中国崛起面临特朗普之“灾”。对中国来说,特氏发起的挑战,可谓近半世纪以来中国政治、外交面临的最为艰巨考验。

                                         

 12月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会谈(REUTERS)

                        

  迄今为止,现代中国也曾面临几场巨大挑战,如文革动乱、中苏冲突以及89后的西方封锁。回想这半世纪,有些国家兴起,有些国家消亡。50年前中国曾经遭巨大挑战,但今天却依然屹立,中国做对了什么?

           


                            

  上世纪6、70年代之交,中国内乱不止,外交则反美反苏两条战线作战。如何缓解外压,成为当时中国政治一大课题。毛泽东构筑的反苏国际统一战线,成功突破重围。在美苏两大阵营中,中国选择了联美抗苏。89年后,西方对华封锁,民心动摇,经济停滞。19921月,邓小平“南巡”,面向全党全国,疾呼加快改革,他甚至喊出:谁不改革谁下台。此后,中国大胆实践,勇于革命,初步建成市场经济体系。

                            

邓小平1992年南巡(中国画报社提供图片)

                        

  这半世纪,不可一世的苏联倒下,而面临重重困难的中国却站立起来,最重要的经验有两点。第一,源于中国采取了正确战略,加入战后国际体系。具体说,中国与美欧日结成“准同盟”,放弃支援“世界革命”,融入西方国家构筑的世界秩序。另外一点,即中国领导人深刻洞察历史,倾听了人民呼声。

                                 

 刘迪 的其他文章

         

 站在“新时代”,将如何纪念改革

             

 中国需要千百万“新乡绅”吗?

              

 中国的中产阶级,在想什么?

                  

 以 “人民的名义”之后及共同善的构建

                 

 “习特会”与世界,以及远方

 

 “辱母案”反映中国社会转型的

   “基层瓶颈”

 

 邓小平身后的政治课题

 

  此外,中国改革恰逢天赐良机。冷战结束,全球化兴起,西方资本掀起构筑全球供应链浪潮。中国政府积极响应,迅速构筑了强大平台,成功吸收大量外资。而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成为冷战后“唯一胜者”,自信膨胀,尚无制定彻底压制围堵中国的全球战略。

               

  2018年全球化运动停滞甚至可说退潮。欧美各国正在调整其全球化政策,全球化运动失去动力。有些欧美国家开始抵制全球化。5年前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构想,这是全球治理中的“中国方案”或中国“议题设定”。“一带一路”构想既包括“西方全球化”,也包括“非西方全球化”。所谓“西方全球化”,是指发达国家世界体系内的人、财、物、信息的全球分配实践。而“一带一路”构想,除“西方全球化”外,还包括“非西方全球化”。这个构想,把大陆内部以及边远海岛都纳入全球互联互通范围。这种构想乃百年大计,是实现全球正义的重要方案。这个构想今后仍需不断充实,其中全球各国智慧不可或缺。   

                 

  12月18日,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讲话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是中华民族的一次“伟大革命”。他的讲话高度概括了改革开放的本质。这个“伟大觉醒”,实际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其实,不论“联产承包”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是伟大的思想革命,制度革命。不断革除一切阻碍人民追求幸福,阻碍发展的观念、制度,这是中国改革的生命力所在。习近平讲话,对改革开放历史意义做出高度概括。但革命尚未成功。如何将这场伟大革命进行到底,将是世界史的课题。

                 

  2019年,中国怎样突围?2018年11月在APEC习近平的讲话值得回味。他说,历史已经证明,只有坚持开放合作才能获得更多发展机遇和更大发展空间;自我封闭只会失去世界,最终也会失去自己。

                

  以往,面对变化有些国家敞开国门,而有些国家关上国门;有的国家因改革崩溃,有的国家则因改革实现靓丽转身。面对内外压力,中国没有退缩,而是更大开放。

                     

  115日至10日,中国政府举办的首届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172国家・国际组织的3600余企业、40余万采购商参展,成交额达1.6万亿人民币。在全球化退潮时代,中国举起支持贸易自由化,经济全球化旗帜,令人鼓舞欣慰。

                 

  现代国家不应是增长机器,现代国家是全体国民实现各自幸福的共同体。全球命运共同体,是建立在各民族共同体之上的理想。对中国来说,重构民族共同体是紧迫课题。老龄社会崛起、医疗社保压力、贫富差距扩大、应试教育蔓延等各种问题,均亟待解决。中国政治,须真诚面对中国各种现实严峻课题,回归原点。    

               

  40年改革,最重要经验是中国政治成功凝聚了全体人民为创立幸福生活的意志。今后,如何继续发杨这种传统,重新汇集民意,凝聚共识,是未来中国政治最重要课题。

              

本文仅代表笔者个人观点

                         

刘迪

 刘 迪 简历 

日本杏林大学综合政策学部及研究生院国际协力研究科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课程毕业、早稻田大学大学院法学研究科博士课程修了。博士学位。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