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疏还是堵,这是一个问题

2020/07/22


   日经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柯隆:莎士比亚留下的那句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the problem,触发了无数后人的想象和灵感。其实,这是一个方法论的问题。

                                  

  2020年对所有中国人来说都是一道坎儿,怎么过这道坎儿是一个问题。新年伊始就遭遇了从未有过的疫情袭击,1949年以后,中国大陆从来没有实施过全国规模的戒严,可是小小的新冠病毒把10几亿中国人“软禁”家中。虽说在世界主要大国中,中国第一个宣布成功抑制了疫情,但经济塌方的力度也是闻所未闻,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长-6.8%,第二季度经济恢复到3.2%,但元气尚未恢复。人,顺水行舟容易,逆水推舟难。也许正因如此,李克强总理在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号召大家过紧日子。40年前,大部分中国人都在过着紧日子,40年来,大部分中国人已经忘记了什么是紧日子。

          

北京街头人影稀疏(3月)

                             

  有人统计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最多提及的词汇是发展,第二是就业,一共被提及39次。看来2020年经济问题最需要关注的是稳就业。没了工作,生活就没了着落。

                           

   柯隆 的其他文章

       

 如何看全球化的代价

         

 新冠病毒是否让全球化逆转?

               

 重新考量应对疫情的经济政策

                

 病毒对人类的考验

                     

 疫情之后的国际产业链

                     

   贸易摩擦和贸易战争的功与过

       

 中美从G2走向分道扬镳的背后

   

   更多》》》专栏:老柯要说话

 

  李总理说,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云云。如果按人均GDP来看,2019年中国的人均GDP已经超过10000美元,所以,严格说,中国已经不能算是发展中国家,应该是中等收入国家。但如果看看中国的人均社保水平,应该说中国还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发展中国家。一场疫情暴露出中国经济和中国社会不少弱点。中国是怎样的一个国家?中国有世界最先进的技术,也有大量贫困的人群,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

                        

  虽然,中国抑制了疫情,但今天的世界早已进入全球化时代,中国也无法独善其身。疫情仍然在全球肆虐,而且,国际社会的互信基础被很大程度地破坏了。中国人喜欢说:同甘共苦。其实,同甘容易,共苦就难了。试想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没有互信基础的支撑,国际社会如何度过这个难关?

                          

  疫情尚未过去,中国和日本同时遇到大规模洪灾。洪水肆虐,卷走了家园。无论洪灾的性质如何,都有值得反思和改善之处。媒体经常会用百年不遇这样的描述强调灾难之深重。随着气候变化,百年不遇可能成为十年不遇,也许今后是常常要遇到了。日语当中有一个词叫“防灾减灾”,这个词很有意思,对于无法防御的灾害,就尽量减少因灾难带来的危害。中国人防御洪灾的智慧是疏,而不是堵。今年对中国来说,方方面面都需要疏通。

                       

  只要对中国天灾历史略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水灾往往和旱灾是相伴而生的。中国的幅员辽阔,一部分地区发生水灾,一定会有一些地区发生旱灾,重要的是未雨绸缪。今年很早时期就有人吹哨,警告源于非洲的蝗虫。如果蝗虫肆虐中原,那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到了8月份,洪水可能消退,但接下来可能发生的干旱和虫灾等等需要早做准备。

          


                       

  其实,需要疏通的不仅仅是洪水,中国外交遇到的各种麻烦不也需要疏通吗?以牙还牙是战时所举,和平年代重要的是疏通。今天的中国和十年前或二十年前完全不同,原来中国有些动作,别人不会大惊小怪,现在不同了,中国只要有一点小动作就可能改变世界格局,虽说中国无意改变世界,但别人是这样看你的。

                        

  无论外交还是内政,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重要的一点就是留有余地,话不要说得太满,那样就没有了回旋余地。给别人一个退路,也是给自己一个退路,这既是策略问题,也是战略问题。古人喜欢用四两拨千斤来形容成功的战略战术,但现实当中我们往往看到的是千斤拨四两。

                         

  有人说我们遇到的是一个大变局,也许,但无论再大的变局,最佳的克服困难的方案都是疏通,而不是围堵。

            

  本文仅代表笔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日经中文网观点

       

 柯隆 简历:

 

东京财团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员。静冈县立大学特聘教授、富士通综合研究所经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出生于中国南京。88年旅日后进入爱知大学法经学部学习,92年毕业后进入名古屋大学大学院经济学研究科深造,94年硕士课程(经济学)毕业。98年10月,富士通综研经济研究所主任研究员。2005年6月,同总研经济研究所上席主任研究员。06年起担任主席研究员。研究专题:开发经济学。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