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全球化的代价

2020/06/05


   日经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柯隆:新冠疫情造成全球经济停摆,有一些学者提出重新审视全球化,并质疑全球化还是否应该继续下去。这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命题。

                 

             

  柯隆 的其他文章

     

 新冠病毒是否让全球化逆转?

              

 重新考量应对疫情的经济政策

               

 病毒对人类的考验

                    

 疫情之后的国际产业链

                    

   贸易摩擦和贸易战争的功与过

      

 中美从G2走向分道扬镳的背后

   

   展望2020年中日关系 

             

   更多》》》专栏:老柯要说话

 

   二战结束后,国际社会进入了持续40多年的冷战时期,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处于严重对峙状态。冷战一直持续到1990年代初,德国的柏林墙被推倒,苏联邦解体,古典的社会主义体制被宣告瓦解。中国走上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

                   

  冷战结束以后,国际社会发生的最大的变化就是全球化,全球化被托马斯・弗里德曼描写为一个平的世界。也就是说国际社会解消了相互对峙,将显现出一个大一统的国际社会,这就是全球化。可是托马斯・弗里德曼描写的童话世界并没有显现。相反,塞缪尔・亨廷顿提出了文明冲突论,亨廷顿的见解似乎更接近冷战结束以后的国际社会,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冲突造成了困扰国际社会的恐怖组织的恐怖活动。关键是冷战结束以后的国际社会并没有太平。

                   

  另一方面,从经济角度来看,后冷战时期的全球化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福祉,这一点不可否认。在全球化的过程中,美国依然是领头羊,中国也是全球化最主要的受益者之一。如果说改革开放以后的经济发展是中国的奇迹,那么这个奇迹主要受益于全球化。在冷战的框架下我们无法想象中国经济能够实现突飞猛进的发展,更不能够实现什么奇迹。

                

  不过,虽然全球化给国际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福祉,但国际社会也同时面临着新的问题。随着类似金砖国家等新兴经济体的迅速发展,国际社会面临如何建立一个新的国际秩序这样的问题。换句话说,国际社会将建立一个怎样的新的国际秩序?

                

  冷战框架下,东西两个阵营对峙,各阵营内部形成其自己的秩序,如果阵营内部陷入混乱,则阵营自动瓦解。处于对峙状态下的冷战,各阵营内部的管控其实是相对比较严格的。

          

  国际社会进入全球化以后,问题就出现了,美国作为领头羊开始渐渐的力不从心,而且美国总统也开始打起小算盘,美国为国际社会付出的成本和获得的收益似乎不对称,于是乎美国的特朗普总统就喊出了America first(美国优先)的悲鸣。

             

  应该说无论是冷战时期,还是全球化时期,国际社会不能没有领头羊。当然所谓的领头羊也可能是集体领导,靠美国一国的国力无力于引领国际社会,集体领导制也不失为一个值得尝试的办法。问题是匹配今天的国际社会的领导体制尚未建立,此次新冠疫情恰恰成为考验国际社会应对风险能力的一次危机。

      


               

  在过去的几十年,国际社会为应对各种风险成立了各种国际组织。处于顶端的是联合国。然而今天的联合国已经无力完全应对各种风险和繁杂的国际事务,其所起的作用更像一个八面玲珑的调解员。联合国早已失去了应有的权威。

               

  我们只要稍稍用一点时间回忆一下新冠疫情发生以后的国际社会就不难发现问题所在。很长一段时间,国际社会一直没有共享有关新冠病毒以及如何防范病毒的信息。国际社会的全球化最关键的就是信息共享,到现在面对疫情国际社会都处在单干的状态。在此不想把所有责任都推给世界卫生组织(WHO),因为WHO并没有被赋予足够的权威。而在整个疫情中,WHO威信又恰恰被重创,毕竟在疫情发生初期,他们发布的信息有严重滞后的情况,这是不争的事实。

 

                     

  我非历史学者,对于人类社会是否经历过如此严重大面积的疫情没有进行过考证,但至少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这是第一次,也是最严重的一次。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病毒疫情,但是因为没有那一次如此次严重,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国际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统计,每年出行到外国旅游的人数高达14亿人次,病毒不会自己流行,病毒一定是人或者其他动物携带着流行的。这样看来的话,疫情也可以被看成为全球化的代价。今后的国际社会如何防疫,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反思。邓小平说发展是硬道理,但必须是可持续的发展。经历了这次疫情,我相信有更多的人会逐渐认识到以往的发展模式不科学,不可持续。这里我不是要否定全球化本身,而是要建议建立一个更加完善的全球化,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实际一整套切实可行的,支持全球化的制度和框架。

               

本文仅代表笔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日经中文网观点

                     

柯隆

柯隆 简历:

 

东京财团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员。静冈县立大学特聘教授、富士通综合研究所经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出生于中国南京。88年旅日后进入爱知大学法经学部学习,92年毕业后进入名古屋大学大学院经济学研究科深造,94年硕士课程(经济学)毕业。98年10月,富士通综研经济研究所主任研究员。2005年6月,同总研经济研究所上席主任研究员。06年起担任主席研究员。研究专题:开发经济学。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