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什么不读书
2019/12/03
日经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柯隆:说中国人不读书,可能会有人不高兴。有一部分中国人还是读书的,但人数比例应该不大,这里说的是大部分中国人现在不读书了。为什么?因为读书没有用。中国人做事往往讲究实用,读书不挣钱,没有用,所以很少人读书。读书往往是一种习惯,读一本书就能有什么用?那是不可能的。但如果读书成了习惯,能不能帮你挣钱我不知道,至少可以修身养性。
|
说到中国人不读书,我们可以在国内的车站机场的书亭里窥见其一斑。中国的车站机场的书店里摆设的大多是教你如何挣钱的成功之术,有的时候还会配上音像,有讲师说教人生如何才能成功。说实话在我看来这些阅读材料大多是骗术。试想如果那个说教者真的知道所谓的成功之术,那他或她还会来费这个口舌吗?
在我看到的统计中,有说中国人每人每年平均读书2.6册,最少的统计是0.7册。在以往的文章我曾经写过,在国内坐高铁几乎看不到一个人看书,几乎所有人都在摆弄手机,或用手机呼叫这个老总或那个老板。也可能是中国人穷怕,中国人的金钱欲望太强了,说中国社会物欲横流应该不过分。不客气地说今天的中国社会跟资本主义的初级阶段颇有相似之处。
一个不读书的社会往往会显得很幼稚。我粗略想了一下读书至少有两大好处,第一可以提高人的智商(IQ),其次可以提高人的情商(EQ)。如果一个人智商和情商都很低,那其人生一定很惨淡,几乎可以说是一个傻瓜。如何提高智商,最好的办法就是读书。我们看到国内很多高学历和高职位的人很容易就被人骗了,比如很多名人曾经被一个据说会气功的人骗的找不着北,我只能说这些所谓的名人都智商太低,其中傻瓜应该不少,虽然他或她好像很成功。
如何提高情商?提高情商其实最好的办法也是读书,如果说提高智商需要阅读专业书籍的话,提高情商就需要广泛涉猎各种书籍。在职场上拍马屁跟智商关系不大,其实靠的是情商。你要知道你的领导喜欢什么?你如果一窍不通,试问如何拍呢?所以人生不容易,既要有一定的智商,也要有一定的情商。
我们看到今天的大部分中国家庭、教育似乎偏重提高小孩的智商,因为要考大学,所谓的应试教育。可是加强应试教育的结果只能提高小孩的考试解题目的能力,那还不是智商的问题。另外,中国的家庭往往忽视提高孩子的情商。独生子女多,家长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有空就向孩子灌输斗志,望子成龙吗!结果孩子们没有跟别人合作的意识。中国的小孩通常被称为小皇帝,这一称号其实很贴切。中国足球队总是输,总是让球迷们很失望,但说实话那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我不相信11个独生子组成的没有合作的足球队能进军世界,充其量在国内玩玩就不错了。
虽然大部分中国人没有读书的习惯,但其实中国的出版物不少。今天50岁以上的中国人应该都有记忆,60年代和70年代,毛泽东的语录几乎像洪水一样,不是人手一册,而是人手几册,因为有各种不同的版本。但即使如此,到底有几个人认真读过毛的文章,我不敢说绝无仅有,但应该也不多。那是为了宣传大量印刷的领袖著作和语录,但真正的读书应该是自愿的。阅读红宝书是政治任务,所以结果就流于形式主义。
另一方面,在中国出版书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查,审查制度的本身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但问题是审查的标准往往含糊不清。其结果,很多很好的书被枪毙。中国传统文化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实现这一目标其实不容易。
回想起来,1980年代初,有过一段读书热。因为那以前几乎没有什么书好看,所以,改革开放了,各种书刊被解禁,人们的求知欲也极其旺盛。那时我们也的确阅读到很多颇具挑战精神的好书和作品。后来,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注意力渐渐从读书转移到挣钱上去了。再后来,有了互联网,有了智能手机。现在的中国人不仅很少读书,用电脑的人都很少,智能手机太方便了,巴拉巴拉看几行字似乎就明白了一切, 久而久之人的思维变得十分肤浅。现在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越来越“短平快”,所以很容易被忽悠被欺骗。基于这一点,我要问的是我们这个国家真能成为世界强国吗?
本文仅代表笔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日经中文网观点
![]() |
柯隆 |
柯隆 简历
东京财团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员。静冈县立大学特聘教授、富士通综合研究所经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出生于中国南京。88年旅日后进入爱知大学法经学部学习,92年毕业后进入名古屋大学大学院经济学研究科深造,94年硕士课程(经济学)毕业。98年10月,富士通综研经济研究所主任研究员。2005年6月,同总研经济研究所上席主任研究员。06年起担任主席研究员。研究专题:开发经济学。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