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的误区

2019/05/10


  日经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柯隆:作为一个研究经济学的研究员我一直没有搞清楚中国和美国为什么要开打这场贸易战,而且,原本以为通过谈判可以解决分歧,达成共识,可最近贸易战似乎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如果贸易战的起因是中美两国贸易不平衡,按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话说,美国吃大亏了,那你无论怎么加码对从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都无法消除贸易不平衡。这是一个极其简单的道理。造成中美贸易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包括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多国籍企业为了提高国际竞争力把工厂纷纷转移到中国的结果。现在中国对美国的相当一部分出口,特别是电子等高附加价值的出口大部分是这些多国籍企业所为。

             

 柯隆 的其他文章

              

 急性子、慢性子和贪小便宜的

            

 我们生活在这样的时代 

         

 经济学家的烦恼 

 

 如果有一天世界不欢迎中国人

         

   不要总是嘴上爱国

            

 回顾2018、展望2019

       

 当政府取代了市场 

         

   更多》》》专栏:老柯要说话

 

  中国接受这些多国籍企业的直接投资获得的好处是大量的就业机会,而多国籍企业通过对中国的直接投资获得的好处是大量的利润。美国人、欧洲人和日本人的劳务成本都较中国昂贵很多。我不相信商人出身的特朗普不明白这个浅显的道理。

             

  明眼人都心知肚明,中美贸易战的实质问题不是什么贸易不平衡,而是中国伴随着国际贸易的投资以及技术研发和市场准入不符合现有的国际规则,也就是世界贸易组织(WTO)的规定。无论中国买多少美国的飞机、大豆和天然气都无济于事。一些中国企业侵犯别的企业的知识产权这是不争的事实,在中国,政府(包括地方政府)通过有形和无形等方式给国有企业补贴也是事实。美国要求中国按国际规则办事应该说没有错,但通过提高制裁关税来给中国施压似乎有点用错了药。

               

  成立世界贸易组织本身就是为了解决这些国际贸易中的纠纷,美国为什么不向世贸组织告发中国的违规?也许就像特朗普总统所说的那样,世贸组织早已不起作用。但像这样两个当事国就贸易不平衡开战应该说无助于解决问题。虽说通过谈判是和平解决纠纷的一种办法,但当事国直接谈判往往容易感情用事,引入第三方仲裁才是行之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据说,中国有意思接受美国的要求,在保护知识产权和减少对国有企业补贴方面做出努力,但美国可能因为中国并没有完全履行加入世贸组织时的承诺,所以,这次要派监督小组入驻中国。作为主权国家的中国不接受美国政府的非礼要求。这样一来双方的矛盾就僵持不下了。所以,我认为派驻监督小组的不应该是美国,而应该是世贸组织。

  


          

  要澄清一点的是美国要求中国保护知识产权并不是非礼。一部分中国企业肆意侵犯别的企业的知识产权,这不仅仅危害的外国企业的知识产权,更主要的是降低了中国企业技术研发的积极性。多国籍企业不傻,他们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专利,所以,大部分多国籍企业只是在中国生产,他们很少把核心技术拿到中国去,哪怕在组装产品时需要把核心零部件拿到中国去,他们通常也是把核心技术装在黑匣子里,中国企业根本无法通过偷窃获取他们的核心技术。退一万步说,即使中国企业侥幸非正规渠道获得一项尖端技术,也根本无法持续地把这项尖端技术进化提高。我们只要考察一下中国企业的普遍的技术水平就可以明白这一事实和其中的道理了。

                      

  所以,我一直认为保护知识产权不完全是有利于在华的外国企业,而更重要的是营造一个氛围,让国内企业能静下心来研发技术,难到不是吗?从某种意义上说,特朗普的要求其实在帮助中国企业安心下来搞好技术研发。

        

  减少对国有企业补贴也是同样一个道理。市场经济的原则是公平竞争。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应该得到公平对待,因为他们都是纳税人。只有停止对国有企业的补贴,才能公平对待民营企业。

        

  最后,回头再谈一下贸易不平衡的问题。长期来看,中美之间的贸易不平衡应该不是问题,因为随着中国劳务成本的提高,很多中低附加价值的产业自然要转到别的东南亚国家去,比如越南、缅甸。比如日本企业在华投资最多的时候有25000家,现在大约19000家,减少了6000家。但同时生产高附加价值的工厂比以前增加了,这就是产业结构的提高。没有一个国家可以长期汇聚从低附加价值到高附加价值的全套产业结构,产业发展一定是一个取和舍的过程。

      

  本文仅代表笔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日经中文网观点

柯隆

 柯隆 简历

                           

东京财团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员。静冈县立大学特聘教授、富士通综合研究所经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出生于中国南京。88年旅日后进入爱知大学法经学部学习,92年毕业后进入名古屋大学大学院经济学研究科深造,94年硕士课程(经济学)毕业。98年10月,富士通综研经济研究所主任研究员。2005年6月,同总研经济研究所上席主任研究员。06年起担任主席研究员。研究专题:开发经济学。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