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之怪
2018/02/22
日经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柯隆:2月上旬,上海股市一度大幅下调超过10%,股民,特别是散户股民怨声载道。首当其冲被股民吐槽批评的就是证监会。好在证监会被批多了,早已有了免疫力,所以,证监会保持沉默的态度,并不做太多的回应。应该说,证监会这样应对是正确之举。
按理说,中国的股民早应该领教了股市的可怕,毫无理由的大起大落也非一次。不过,这里还是应该先谈一谈此次股灾的原因。
|
经济学认为股价跟上市公司的业绩有关,上市公司的业绩好,股价就上涨,否则,股价就下跌。这种表述不错,但不尽然。在过去的一年,全球的上市公司应该业绩没有突飞猛进的变化,而股价大起大落一定有其他原因。首先,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央行都清一色地实施宽松的金融政策。量化宽松不算,利率维持在历史最低点。比如,日本的利率居然出现负值。
虽然,美联储开始升息,欧盟也开始走出量化宽松,但全球金融市场的流动性依然过剩。无处可去的闲散资金就流入了股市。过去一年来,美国的股市接连创新高,东京的股市也大幅回升。但只要细看就知道,如今的股市显然泡沫成份严重。
中国股市也不例外。比起先进工业国家的利率水平,中国的利率算很高的,但是,大量资金通过国有商业银行流向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拥有大量过剩产能,根本没有投资欲望,于是被闲置的资金就流入了房地产市场。房市泡沫,政府担心泡沫崩溃,就采取控制措施。
中国是一个高储蓄率的国家,同时,投资渠道很少,除了房市就是黄金市场。其实,股市并不是投资家的首选。
那么,股市为什么始终不能持续稳定发展呢?
这里有很多致命的结构问题。股价下调,网民抱怨证监会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按理说这应该跟证监会没有关系。比如,纽约股市下跌,美国股民不会吐槽美国的证监会(SEC),东京的股市崩盘,日本的股民也不会恶语相待日本的金融厅。
但中国的证监会并不完全冤枉,因为证监会从一开始就越位,管不该管的事。政府职能和市场职能应该明确分开。从这一点说,中国的股市从一开始就是畸形的。证监会是监管部门,如果有人违规,那证监会就应该出面取缔,但市场的事应该交给市场去管理。我从来没有听说哪个国家有分配新股上市名额的事,可是中国呢,证监会却要分配名额,而且按省和直辖市分配。落后的省和直辖市,没有合格的企业上市,或者勉强上市,于是,就有了所谓借壳儿上市这样的怪事。
证监会越位,管的太多了,自然就要遭股民吐槽。
另外,以往每每遇到股价下跌,政府通常急不可待地入市救济,政府直接干预市场是最愚蠢的做法。通常,市场都有自我调节的功能,股价跌到不能再跌的地步就自然反弹,回到合理区间。证监会的职责是取缔内部交易等不正当行为,而不是直接干预市场。
今天,证券市场的管理部门似乎成了被剥夺了权利了小区物业,完全成了摆饰。所有的一切都要听房管所的。证监会就是房管所。所以,要市场变的像个市场的样子,首先要端正证监会,也就是政府的职能。什么该管?什么不该管。政府管多了,自然就可能滋生腐败,因为根本无法保证每一个官员一定行善。
从今天的宏观经济和上市企业的业绩看,中国的股市不太可能出现崩盘,只要市场确实发挥市场的作用,政府不越位干涉市场正常的运作,中国的股市就可能渐渐好转起来。
本文仅代表笔者个人观点。
![]() |
柯隆 |
柯 隆 简历
富士通综合研究所主席研究员、静冈县立大学特聘教授。出生于中国南京。86年毕业于南京金陵科学技术学院日本专业,88年旅日后进入爱知大学法经学部学习,92年毕业后进入名古屋大学大学院经济学研究科深造,94年硕士课程(经济学)毕业。98年10月,富士通综研经济研究所主任研究员。2005年6月,同总研经济研究所上席主任研究员。06年起担任主席研究员。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