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回避的难题——如何提高人民的纳税意识

2018/02/02


  日经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柯隆:一个国家的经济,无论其意识形态如何,都面临一些共同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其经济就很难持续发展。中国的历史悠久,王朝经常变更,首都的迁移总是遵循一个规矩,从西往东迁,从北向南迁。一种解释是西北地区的游牧民族的入侵和骚扰使得历代王朝不得以而向东南迁移,但同时我们也可以观察到凡曾经是首都的城市和地区,自然生态基本被大面积破坏,植被遭到破坏,地下水资源枯竭,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不可持续的发展。

   

  去欧洲,英国的首都一直在伦敦,它们的商业中心和工业中心被放在曼彻斯特等别的大城市。中国人喜欢把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放在一起,这是一个问题。而且,传统的中国文化是靠山吃山,积极开采,疏于保护。今天的中国同样面临着保护生态环境的问题。

   

 柯隆 的其他文章

 

 新时代的综合国力

 

 为什么中国到处都是实名制?  

 

 经济学就是这样不成熟

 

   人民币国际化与人民国际化

 

   可怜天下父母心

 

 动物与人的区别

  

   中国人将来怎样养老?

  

 演讲时,谁更会作秀

    

    为社会主义正名

  

   历史的账是需要了结的

 

 中国会不会出现产业空洞化

          

   日本迎来多事之秋

                 

   更多》》》专栏:老柯要说话

 

  另一个问题就是纳税。纳税似乎是纳税人与政府博弈的结果。可是自古以来,中国人就从心眼里讨厌纳税,所谓苛政猛于虎就是一例。苛政猛于虎那当然是暴政,但一个国家要保持正常的运行少不了合理的税收。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税收都是苛政。但今天的中国人可能是世界主流国家中纳税意识最低的民族之一。所有的中国人都会说“我为什么要缴税?”有道是能少缴的不多缴,能不缴的就不缴。谁都明白,今天的中国偷税漏税现象十分普遍。

   

  纳税人的纳税意识低下,可是政府需要税收维持政府的正常运转,结果造成税收不足,特别是地方税收吃紧。政府就采取收缴名目繁多的杂费弥补税收的不足。于是又有学者很聪明地提醒政府搞所谓“费改税”的改革。改革是必要的,但根本问题是如何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在中国,这个问题迟迟没有被提到充分的高度,似乎政府也在回避讨论这个问题。不知道为什么?

   

  可能是多年的教育所致,中国总有很多人喜欢把自己装扮成爱国者。但如果你跟他讨论为什么不积极纳税,他就立马跟你急。其实,我不认为纳税是爱国行为,纳税是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你可以不爱国,但一个公民不能不尽纳税的义务。我想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如果一个国家的公民说:我可以不尽纳税义务,但我爱国。这种错乱的逻辑一定导致亡国。

   

  当然加强纳税人的纳税意识同样要求政府做出不懈的努力改善政府在其人民心目中的形象。也就是所谓取信于民。试想一个市长或县长用百姓的血汗钱大建自己的形象工程,有谁还愿意主动纳税?

   

  当我们讨论纳税人的纳税义务的时候,不能回避讨论纳税人的权利,权利和义务应该是对等的。纳税人缴税是义务,可是他的知情权有没有得到保护?用纳税人建设的楼堂馆所,纳税人能否利用?当权利者使用权力强制征收,甚至武力征收的时候征税就成了苛政。

   

  经济学家经常讨论什么是好的制度和好的政策?定义起来不容易,但其实也很简单。并不是让所有人都满意的制度和政策就是好的制度和政策。好的制度和政策一定是规定的很明晰,执行起来很透明的规章制度。这世界恐怕没有让所有人都满意的制度和政策。


   

  在国外没有见过哪个国家有倒卖发票的,这可能也算是中国特色。到现在手机里都会收到要不要发票的短信。为什么?不就是为了偷税漏税吗?

   

  去美国出差,坐出租,问司机要发票,司机拿出一张小白纸写了一个数字,车费加小费,下面潦草地画了一笔,估计算是他的签字。我拿到日本是可以凭这章“废纸”一样的发票报销的。我不知道国内人出差是否可以凭这样一张发票报销?

   

  总结一下,一个国家的国民的纳税意识是衡量这个国家的国民素质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考证这个国家的官民关系的重要参数。

 

  本文仅代表笔者个人观点

 

柯隆

 柯 隆 简历   

富士通综合研究所主席研究员、静冈县立大学特聘教授。出生于中国南京。86年毕业于南京金陵科学技术学院日本专业,88年旅日后进入爱知大学法经学部学习,92年毕业后进入名古屋大学大学院经济学研究科深造,94年硕士课程(经济学)毕业。98年10月,富士通综研经济研究所主任研究员。2005年6月,同总研经济研究所上席主任研究员。06年起担任主席研究员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