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天下父母心

2017/12/21


  日经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柯隆:不知为什么,我不喜欢打工这个词,我更喜欢勤工俭学这个说法。打工,似乎仅仅就是为了挣钱,而勤工俭学的目的还是在于学业,挣钱只是手段。

 

  我们80年代出国的留学生除非是公派的,自费留学生都要靠自己勤工俭学,慢慢站住脚申请到奖学金,才算是解放。那个年代,国内工资低,人民币不值钱,所以,留学生根本不可能依靠家里给寄钱,相反的每个留学生每两年可以享受免税带8大件回国的待遇,所谓8大件就是如彩电和冰箱一类的家电。

 

 柯隆 的其他文章

 

    动物与人的区别

  

    中国人将来怎样养老?

  

 演讲时,谁更会作秀

    

    为社会主义正名

  

   历史的账是需要了结的

 

 中国会不会出现产业空洞化

          

   日本迎来多事之秋

 

   也看小米负责人拒收日语系学生风波

 

   中国为什么叫停比特币交易

 

   安倍要解散国会,祸福难测

   

 科学和技术、创新和创业 

              

 在华投资外国企业老板之烦恼

                

   更多》》》专栏:老柯要说话

 

  所以,那时候的留学生,真正好好读书的并不多,国内外的生活水平和收入差距太大,所以,一个个不是勤工俭学,而是忙着打工。当然,人各有志,无可厚非。

 

  进入新世纪以后,中国经济开始飞速发展,从2005年开始,人民币开始对美元升值,那以后出国的留学生开始发生质的变化。

 

  有一天在北京某银行的支行换钱,有一个母亲要给在东京的日语学校留学的女儿汇钱,说当天下午钱不到帐,她女儿的签证就会被取消。可是,这位母亲不会英语,给外国汇款,都需要用英语填汇款单。于是,我就做了一件好事,帮助她填写了汇款单。

 

  看她的穿着打扮和说话的态度等等可以判断她不是有钱人,那笔钱多半是拼凑来的,不容易,可怜天下父母心。

 

  那以后,不断有朋友的孩子到国外留学,当我问及这些孩子在国外留学的情况时,他们的父母经常会跟我说:“放假回来了。”我们那个年代留学,放假是勤工俭学挣学费的好机会,回家买机票什么的还要花钱,所以尽量不回家探亲。短短20来年,现在的孩子出国留学和我们当年完全不同了。

 

  不久前,去德国法兰克福。每天吃德国香肠有点腻味,就在火车站附近找了一家中餐馆,随便点了两个蔬菜。应该说法兰克福的中餐馆,自助餐还好,零点就不便宜了。我们旁边一桌是3个女孩,显然不是在当地工作的,也不是旅行者,十有八九是在当地念书的。

 

  这3个女孩七七八八点了6、7盘菜。西方的中餐是否好吃是一回事,但通常量都很大。老外一般只是点一个菜和一碗饭。这3个女孩点那么多菜,显然无法吃完。花钱不说,关键是浪费。我不知道这些年轻人的父母是做什么的,也许她们背后有大款或者贪官的资助。有一点我可以肯定,这3个女孩子绝对不是在读书,也许她们以念书的身份留在德国。

 

  以前,有一个朋友送我一本书,是关于犹太人教育子女的。犹太民族最让人敬佩的是他们的金钱观。犹太人有钱,但很少有土豪,犹太人是最注重教育的民族,特别是家庭教育。他们给自己的孩子多少零花钱,那都是有讲究的。

 


 

  可能因为我们中国人上一辈或上几辈子都太穷了,可怜天下父母心,中国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再像自己小时候那么穷,所以,他们对自己的孩子多半是有求必应。而这些年轻人就不知不觉地把自己的父母当成了印钞机。今天的中国,价值观处于混乱状态。

 

  我觉得做人有一个底线,那就是要有自尊,然后,别人才会尊敬你。今天的中国,有权力的人,别人也许怕你,但绝对不是尊敬你;有钱的土豪,别人也许羡慕你,但也绝对不是尊敬你。因为这两种人都一个通病,就是不读书,不看报,满腹空空。

 

本文仅代表笔者个人观点

 

柯隆

 柯 隆 简历   

富士通综合研究所主席研究员、静冈县立大学特聘教授。出生于中国南京。86年毕业于南京金陵科学技术学院日本专业,88年旅日后进入爱知大学法经学部学习,92年毕业后进入名古屋大学大学院经济学研究科深造,94年硕士课程(经济学)毕业。98年10月,富士通综研经济研究所主任研究员。2005年6月,同总研经济研究所上席主任研究员。06年起担任主席研究员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