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是怎么被破坏的?
2015/11/05
![]() |
柯隆 |
但是有一点所有人都认识到的问题,那就是原来这些池塘还在的时候夏天没有空调还是可以熬过去的,但池塘被填了以后,夏天如果没有空调就要命了。
央视原来的主持人柴静制作了一个纪录片《穹顶之下》,所有人看了以后都会深思环境为什么被破坏?有很多研究表明政府要对环境破坏负主要责任。这种意见没有错,但这里必须指出的是,在破坏环境的问题上居民既是受害者同时也是责任人。居民对保护环境的意识普遍不高。
很多年来社会风气使很多中国人不关心与自己无关的事情,很多人会说:关心又能怎么样?这就是中国社会的尴尬。我不知道日本人和德国人是不是原来就很关心公共卫生?我生活在日本,日本夏天有很多地方举办烟花节,经常聚集十几万人甚至几十万人看烟花。但不可思议的是当我第二天路过放烟花和看烟花的场地,居然看不到随地垃圾。看烟花的人们自觉地把垃圾各自带回家处理。
去德国旅游,乘船游览了一段莱茵河,我没看到有垃圾漂在河面。三峡封坝之前有幸从重庆乘船浏览三峡,说实在的凭添了很多遗憾。我佩服古人的浪漫情怀和想像能力,但今天的三峡实在让人遗憾。人民大学周孝正教授说:“古时候的战火造成了国破山河在,今天我们的国家是国在山河破”。我不能不承服周教授的一针见血。
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绝对不是哪一个人的问题,一定是整个社会的责任。这样说会有嫌疑故意模糊责任所在,但的确必须承认我们的社会所有的人都有责任。生态环境被破坏是整个社会陷入了道德风险(moral hazard),当然权力大的人要承担更大的责任。
在此必须指出的是中国官场有一种奇怪的现象,一旦某地爆发了环境污染危机,相关部门的领导一定会发布类似“污染没有超标,我们有能力解决污染问题”之类的谈话。可能是政府太不放心群众的心理承受能力,凡是遇到麻烦事总是在掩饰真相,但现在是信息网络化时代,于是会有人在网上发帖揭露一些真相,当然发帖的人大部分是匿名,所以就有一些虚假信息夹杂其中。如实披露真相是驱逐谎言最好的手段,政府应该充分相信群众的心理承受能力。要想改善生态环境首先政府应该端正态度,其次群众应该提高环保意识。
本文仅代表笔者个人观点
柯 隆 简历
富士通综合研究所主席研究员,静冈县立大学特聘教授。出生于中国南京。86年毕业于南京金陵科学技术学院日本专业,88年旅日后进入爱知大学法经学部学习,92年毕业后进入名古屋大学大学院经济学研究科深造,94年硕士课程(经济学)毕业。98年10月、富士通综研经济研究所主任研究员。2005年6月、同总研经济研究所上席主任研究员。06年起担任主席研究员。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