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3·11让我们懂得
2012/03/12
![]() |
在人命救助和灾区重建过程中,世界各国都热情地伸出了援手。不仅是美国和欧洲的发达国家。亚洲和非洲的发展中国家也都提供了支援。
日本在经济和心理层面与世界的“绊”超过了我们日本人的想像。在经济萎靡不振的“失去的20年”中,日本国内弥漫着内孤立封闭的情绪,而此次的地震让日本懂得了很多。
我们懂得了一处零部件工厂遭遇灾害会导致整体生产活动停止,这样的制造业的流程是日本经济的“弱点”。今后有必要打破长期重视效率和短期成本而建立起来的关联企业交易的束缚,进而建立更加开放的采购网。
我们懂得了在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中,围绕事故发生后的应对举措,电力行业等相互勾结的“原子能村”的封闭性。希望日本的核电相关企业和团体认真反省引发重大事故的现实。不要试图仅仅依靠国内企业来实施废堆和去污作业,还应大力学习美、法和俄罗斯等国的经验。
我们还懂得了日本欠缺向世界发布信息和进行对话的能力。世界各国不断抱怨无法了解有关日本核电站事故的实情和政府内部的决策过程。如果不具备将自身信息传达给对方的能力,就难以实现相互理解和协调。
另一方面,我们还懂得了日本的“优势”。这就是在悲惨的境地中,维护社会秩序的能力、工作在一线的人们的坚韧不拔、凝聚力和互助精神等。作为日本竞争力核心的技术能力正是植根于这样高度发达的工作一线文化。
作为技术和产品的供给基地,日本的影响力得到了再次确认。美国苹果公司“iPhone”的约35%零部件由日本生产。没有日本就无法生产出产品的企业在海外为数众多。
克服从地震中了解的“弱点”,发挥“长处”,就可以找到引导日本走向复兴的道路。现在正是日本转向新增长模式的机会,不要在少子老龄化过程中抑制供给以实现均衡,而是与需求不断增长的亚洲新兴市场国家等经济体实现共存共荣。
日本的贸易收支(国际收支数据)在去年时隔48年后再次转为赤字。将目光瞄准美、欧发达国家市场,在汽车、家电、钢铁和机械这4个领域鼓励出口的过去的成功经验已经风光不再。
如果将海内外的劳动成本按照美元进行比较,横滨的工资是韩国首尔市的2.5倍,是中国广州市的10倍,越南胡志明市的30倍。福岛核电站事故的影响必然会长期化,在现阶段,与美欧和韩国已经达到约2倍的产业电费差距也不可能轻易解决。
今后,日本应转换“日本制造能力”的核心。如果在日本国内生产同等技术水平的产品,在价格上就很难战胜亚洲其他国家的竞争对手。
在海外盈利,然后返回日本的全球化经营模式是企业成长的有力手段。另一方面,在日本地震后,节能、医疗和信息通信等领域的需求不断高涨,相关技术开发和经验累积迅速加快。日本企业应该明白,这是将经营重心转向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的历史性良机。
而政策决策和企业经营所需要的是进军世界的勇气。例如将环太平洋经济合作协议(TPP)看作是美国在农业等领域敲开日本市场的工具是非常错误的。
不要迫于外部压力而实施防御,而应该在海外积极构建日本的人才、技术和投资资金活跃的舞台,使之成为提高日本国内生产效率的“TPP”。不断减少的日本政府开发援助(ODA)援助发展中国家也不是唯一目的,在世界上广交朋友就是日本对未来进行投资。
要从国内走向海外。要将地震当做转机,转变发展思路,让日本与世界实现共同增长。
3·11日本大地震一周年特辑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