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太在乎“市场人士”说三道四
2013/07/01
![]() |
肖敏捷 |
其实在我看来,黑田总裁的言谈举止并无异样,4月份发表的超级金融缓和措施也在按部就班地执行。那么为什么市场人士的评价天壤之别呢?原因很简单,股价大跌使市场人士蒙受损失,当然没好气。我也曾经当过几年市场人士,多少理解基金经理们的苦衷,也理解政策执行者与市场人士对话的重要性。就连安倍首相的支持率都受日经指数走势的影响,赢得市场人士的理解与支持当然重要。
但是恕我冒昧,市场人士也并非都是圣人君子,确实有不少具有崇高理想的投资人,但也不乏一味追求私利私欲的金钱崇拜者,在这些人看来,只要股价涨的就是好政策,相反就会开口骂娘。日经指数暴跌时,市场人士抱怨黑田总裁没有重视和市场人士对话,但是4月份暴涨时,黑田总裁也没有事先搭理这些市场人士呀。
同样,对中国经济的许多问题这些市场人士中也有不少“拿起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之辈。例如中国目前面临产能过剩和房地产泡沫问题,从最近的一些举措来看,政策决定者开始下决心整治这些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当然会减少中国从海外购买设备和原材料,当然也会影响到有关公司的业绩,从而令股价下跌。但是,如果中国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会使中国经济能够持续增长,这对全球经济也是具有正面影响的。对此,不少市场人士一边期盼“中国特需”,等待地方政府的订单如同雪片般飞来,一边抨击中国整治“影子银行”过于激进。能否令这些市场人士满意,股价表现最重要,至于这些政策是否长期造福于中国和世界经济,那不是这些鼠目寸光的市场人士们所关心的。
总之,能让股价大涨的政策未必都是好政策,反之亦然,“风物长宜放眼量”。在市场经济体中,倾听市场的声音必不可少,但是对于政策决定者来说,没有必要完全迎合所谓的市场声音。安倍首相的“成长战略”之所以是败笔之作,我想过分迎合市场人士、求功心切应该是主要原因。同样,中国在重手整治影子银行时,短期之内也许会令市场人士失望,但把改革坚持下去的话,最终一定会赢得市场的信任。
关注日经中文网新浪微博
(本文只代表个人观点)
专栏:肖敏捷论中日
肖敏捷 简历
出生于中国西安。自武汉大学毕业后,作为日本文部省(当时)公费留学生到日本留学,先后就读于福岛大学和筑波大学的研究生院。1994年起在日本的证券行业从事经济分析和资产管理之后,目前为独立经济分析师。作为频繁来往于中日之间,不断推出准确经济报告的经济分析师而为人所知。
在《日经Veritas》排行榜(2010年)经济分析师部门中居第5位。著作有《中国人经济分析师看中国经济》。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