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手机支付捧上天
2019/04/17
日经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肖敏捷:随着中日关系的不断改善以及春暖花开美好季节的到来,最近来日本访问的中国游客和视察团越来越多,可以说是近十年来少有的盛况。无论是因公还是因私,笔者也接触了很多来自国内的朋友。在聊天闲谈过程中,经常听到大家抱怨说日本很多地方值得中国学习,但是手机支付太落后了,被中国甩出好几条街。笔者最近去国内出差,确实感受到手机支付已经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笔者孤陋寡闻没去过几个国家,但直觉告诉我估计在地球上没有一个国家和地区能够在手机支付上敢跟中国叫板的,日本更不是中国的对手。所以朋友们来到日本发现手机支付不好使,如同从彩电回到黑白电视的时代,大家的意见我是非常认可的。
![]() |
二维码结算(日本LINE公司的LINE Pay) |
|
但是请允许笔者冒昧地提出一个问题。日本企业既然可以把很多事情做到细致入微,让国民的日常生活越来越方便,甚至连手机支付不可缺少的二维码都能发明出来,但是为什么没有普及手机支付?一句话,在很多地方非常精明的日本人却为什么如此愚蠢?笔者不否认不少日本人或企业墨守陈规,在数字经济方面落后于美国和中国。但是为什么没有普及手机支付,其实说白了,在日本因为大多数人认为手机支付可有可无,所以企业或个人的热情不高。如果手机支付能够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笔者想日本企业也不会睡着不醒,因为从技术上来讲早已万事俱备。
首先在日本支付手段非常多,现金、信用卡、西瓜卡(Suica)等等已经有很多选择。例如西瓜卡主要在东京一带普及,到了关西还有地方版的感应式现金支付卡。最近很多日本人去了中国后对中国的手机支付赞不绝口,顺便抨击日本太保守太落后,结果日本政府和企业真有点慌了纷纷推出五花八门的手机支付服务。笔者为了赶时髦抢红包也下载了软银和乐天的,但是由于老花眼看不清哪个是想用的在收银台耽误时间,还不如使用西瓜卡快。
其次无论是现金还是手机,都只是一种支付手段而已,其目的在于购买商品或服务。那么既然是手段,那么有必要使用各种手段去拼命追求手段吗?如果商品或服务质量皆佳,谁又在乎使用何种支付方式呢?很多朋友们嘲笑日本手机支付太落后,但这丝毫不耽误大家在日本买个不停,这就非常清楚地说明手段和目的是两码事。
最近去国内农村的旅游景点,看到连小摊小贩都在使用手机支付,大家从假钞和破损货币的困扰中完全解放,笔者非常认可手机支付极大方便了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确实是件非常了不起的壮举。但是当我在机场书店购书用人民币现金付账时,收银工作人员满脸诧异,肯定觉得怎么突然来了一位原始人。然而让笔者吃惊的是工作人员虽然贯彻执行中国人民银行的通知没有拒绝收取现金,但很遗憾笔者掏出的是旧版人民币被告知如果收了会挨批评拒收。结果本该多买几本书,但最后由于新版的人民币钱不够只买了一本。对经济来说,是支付手段重要还是消费者掏钱消费重要,笔者想大家都明白。
![]() |
广州商贩也使用二维码支付 |
再次声明笔者无意否定手机支付的重要性,但千万不要把它神话,更不能本末倒置。如何满足国民对美好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不能仅仅追求手段的美好,提供美好的衣食住行医教才是最终的目的。手机支付如此,经济发展也是如此。分清了目的和手段,也许我们对一些问题的看法更客观、更包容。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
![]() |
肖敏捷 |
肖敏捷 简历
出生于中国西安。自武汉大学毕业后,作为日本文部省(当时)公费留学生到日本留学,先后就读于福岛大学和筑波大学的研究生院。1994年起在日本的证券行业从事经济分析和资产管理之后,目前为恒正资本(AIS CAPITAL)的代表合伙人。
在《日经Veritas》排行榜(2010年)经济分析师部门中居第5位。著作有《中国人经济分析师看中国经济》和《中国新的经济大革命》。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