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如何创造新的成功经验?
2012/04/13
![]() |
肖 敏捷 |
另外笔者还注意到一个现象,即日本的服务贸易长期出现逆差。这个问题早已存在,但似乎很少有人提及,也许专家们觉得你大惊小怪。但孤陋寡闻的笔者却象发现了新大陆。斗胆来讲,作为“制造大国”,日本的自信心非常强烈,对机床、汽车、家电以及电子零件等货物的出口动态总是非常关注,却不太关心服务出口。就如同认为货物贸易收支保持顺差是理所当然的那样,日本人同样认为服务贸易收支出现逆差是命运的安排。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美国的货物贸易收支长期出现天文数字般的逆差,但其服务贸易收支却保持着顺差。
日本服务贸易收支逆差的大部分都出在“旅游”收支上。与日本赴海外旅游人数相比,访问日本的海外游客人数只有其一半以下。日本开始提出“观光立国”以及放松访日的审批手续等只是近几年的事,虽然旅游收支逆差幅度有所改善,但要转为顺差似乎还需要时间。
另一方面,自从1996年在服务贸易统计中增加“建筑收支”项目以来,建筑收支一直保持着顺差。根据日本银行(央行)所下的定义,建筑收支指的是承揽建筑服务时与建筑和安装工程相关的费用。这意味着日本的总承包商和成套设备企业在中东等地区还是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但笔者也是由于一次偶然的机会才对这个平常很少留意的统计项目开始感兴趣的。
在一个晚餐会上,有幸与一位非常出名的日本建筑设计师交谈。这位设计大师告诉笔者日本建筑业从设计到工程、再到内部装修,全部流程都具有相当高的竞争优势,称日本是全球第一也不为过。最近几年来,在全球的音乐厅和美术馆等设计比赛上日本人独占鳌头。这位设计大师在中国也非常受欢迎,建于万里长城脚下的“竹之家”是其代表作,为不少中国人所知。
在普遍认为海外企业很难打入的建筑市场,日本建筑设计师为什么表现得如此突出?对于笔者这个非常浅浮的提问这位设计大师表示,卓越的设计能成为城市的标志,具有吸引旅游者的宣传效应,所以象中国的一些地方政府非常开明,积极采纳包括日本在内的世界各国设计师的优秀作品,结果也提高了日本设计师在中国的声誉。此外这位设计师还补充说,“我们这一代在成名之前,正值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在日本很难抢到项目,因此一开始就下定决心在海外市场拼搏。”听到这句话,笔者顿时茅塞顿开。
日本国内之所以对货物贸易出现逆差反应强烈,我想因为顺差象征着日本制造风靡全球这一成功经验,很多人还沉湎于此。但是,日本的家电行业之所以失去往日的辉煌,当然可能因为其产品缺乏魅力,也可能源于经营者的固步自封。但试想想哪怕最新型手机电脑,消费者都如同换件衬衣般不以为奇,全球又有几家企业能够经得起消费者的喜新厌旧所带来的折腾呢?
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市场,随着中等收入阶层的不断扩大,消费需求也开始从日用消费品扩大到服务消费。看看中国大城市的消费市场,在“港式” 、 “台式”仍然人气很旺的情况下, “日式”似乎也开始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可。所以关心汽车、家电等货物的出口动态当然重要,但正如这位设计大师所言,如何创造新的成功经验则更为重要。建筑收支的顺差虽然金额不大,但确确实实象征着一种新的成功经验。服务贸易应该成为日本出口的下一个亮点。
肖敏捷简历
富迅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FuNNeX Asset Management)总经理、首席经济分析师。出生于中国西安。自武汉大学毕业后,作为日本文部省(当时)公费留学生到日本留学,先后就读于福岛大学和筑波大学的研究生院。1994年进入大和总研,2010年6月起任现职。作为频繁来往于中日之间,不断推出准确经济报告的经济分析师而为人所知。
在《日经Veritas》排行榜(2010年)经济分析师部门中居第5位。著作有《中国人经济分析师看中国经济》。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