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东京很少看到摆地摊的?
2015/04/13
两年过去了,如果剔除消费税加税的影响,日本的通胀率离黑田总裁提出的通胀目标差之千里。最近几次的记者招待会黑田总裁口齿似乎不如以前利索了,岩田先生也绝口不提当年的信誓旦旦,只称为达目标自己将继续努力。
![]() |
肖敏捷 |
笔者最重视的是有关就业的一些指标,因为从股价上涨受益的人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人最关心的是自己能否保住饭碗。最新数据显示日本目前的失业率为3.5%,有效求人倍率为1.15倍,如果不挑肥拣瘦的话每人都能找到工作。就业状况不仅明显改善,而且慢慢接近上世纪80年代的顶峰期。经济发展的目的就在于为国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仅此一点,笔者认为黑田上任以来执行的金融缓和政策还是有效果的。
笔者建议大家来东京或其它城市访问时,在逛街购物之余留意一下在大街小巷或百货店、酒店周围有没有大家熟悉的地摊,因为这是一面了解一个国家就业市场的镜子。
在日本如果要摆地摊需要取得道路使用许可证,卫生、消防等各部门的监管也十分严格,就连擦鞋匠也需要营业执照,这一点跟国内的城管应该大同小异。但是,除了偶尔在车站附近碰到开小卡车卖水果的果农之外,在东京很少看到摆地摊的原因在于没有需求。
首先由于商业网点十分健全,商品流通也十分市场化,地摊几乎没有多大的生存空间。另外,正规的就业市场和灵活多样的雇佣方式为大多数人提供了比较稳定的谋生手段,通过摆地摊自食其力解决就业问题的必要性也不大。
其实,日本并非没有地摊,70年前战败后,东京上野一带地摊如云,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地摊逐步减少,不少摆地摊的“自营业者”开始企业化并拥有固定的营业店铺。对于“自营业”或个体户,日本政府也在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因此生存环境比较宽松,当然至于能不能经营下去还要看个人努力。
每当看到国内有关城管与摊贩冲突的消息心情十分沉重,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此问题只有从深度和广度上大力开拓正规的就业市场,为希望就业并有劳动能力的国民提供机会。另外,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言,“活力来自民间”,通过简政放权鼓励个人创业,促进地摊升级换代也是必要的。由于国情不同不能简单照搬,但是希望有关人士能够借鉴日本经验为发展国内的就业市场出谋划策。
(本文仅为个人观点,与作者所属公司SMBC日兴证券无关)
专栏:肖敏捷论中日
肖敏捷 简历
出生于中国西安。自武汉大学毕业后,作为日本文部省(当时)公费留学生到日本留学,先后就读于福岛大学和筑波大学的研究生院。1994年起在日本的证券行业从事经济分析和资产管理之后,目前SMBC日兴证券经济分析师。作为频繁来往于中日之间,不断推出准确经济报告的经济分析师而为人所知。
在《日经Veritas》排行榜(2010年)经济分析师部门中居第5位。著作有《中国人经济分析师看中国经济》。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