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在矛盾中微调
2014/04/15
“把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是中国当前宏观调控的基本要求”,中国总理李克强10日在海南省开幕的博鳌亚洲论坛上如此表示。正如这句话所说的,中国政府目前已经开始微妙地调整货币和财政政策。
![]() |
人民银行为了应对影子银行问题,在春节以后一直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使货币调节处于偏紧状态。但在上周,自春节之前的1月的最后一周以来,时隔约2个月开始向市场净注入资金,显示了转向宽松货币政策的可能性。
今年的投资额比原计划增加200亿元,达到7200亿元——中国铁路总公司总经理盛光祖在9日的《人民日报》采访中这样表示。全年7200亿元的投资额是仅次于高速铁路事故发生前的2010年的历史第2高金额。有分析认为,此前的铁路建设导致了巨额负债,在这种情况下增加投资的原因在于,希望加快刺激经济的政府态度发挥了作用。此外,中国国务院也于2日出台了扩展小微企业税收优惠范围的方针。这些相继出台的经济刺激政策敲定的背景,是不断加剧的金融风险有可能给实体经济带来意想不到的打击。
据悉,在中国民营化学纤维公司浙江华特斯聚合物科技有限公司提出破产申请后,3月当地法院已经启动破产重建程序。该公司2013年1月发行了6000万元私募债。而今年7月23日将迎来利息支付日,但如果银行和负责私募债发行的证券公司不进行救助,这家公司可能无法支付利息。
中国在前总理温家宝的推动下,2012年建立了私募债制度。此举意在解决无法从银行获得融资、同时不具备发行公募公司债的信用等级的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但是,在中国经济增长率日趋下降的背景下,经营出现恶化、难以偿还本金和利息的中小企业已经开始出现。
在私募债市场,民营建材公司徐州中森通浩新型板材有限公司本应在3月28日支付私募债的利息,但结果未能履行这一义务。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表示,为私募债提供担保的信用担保公司已经承诺在30日以内进行代偿,最终仍然有可能避免债务违约,但包括理财产品和公募公司债在内,中国的债务违约风险仍呈现愈演愈烈之势。
李克强在10日的演讲中还表示,“我们不会为经济一时波动而采取短期的强刺激政策”。这看起来与“把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是中国当前宏观调控的基本要求”的表述存在矛盾,而在这一表态的背后,则是目前中国经济必须兼顾确立市场规律和保持增长这一相互矛盾的目标的艰难现实……
(土居伦之 上海)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