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设立自贸试验区的深谋远虑
2013/09/29
|
提防TPP和TTIP
设立自由贸易区不仅仅是为了开放上海,而是希望以上海为突破口,对中国经济进行改革。中国政府提防的是环太平洋经济合作协定(TPP)以及美国与欧盟(EU)推进的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
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详细内容在9月底公布,在18个领域放宽了管制。
在金融领域,将启动利率的自由化以及跨国境的人民币交易。将允许外国金融机构设立合资银行、放宽对借贷公司的资本限制,扩大投资领域。对于进驻的企业将采取“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除了以清单的形式写明存在的限制和禁止的项目外,其他项目都可以自由。
![]() |
上海是经济开放的圣地,因此提出“李克强经济学”的李克强总理再次选择在上海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想必李克强是感受到了吹向中国经济的逆风,希望再一次创造成功模式。那么,所谓的逆风指的是什么呢?
首先,以廉价劳动力和低价人民币为武器的劳动密集型经济发展模式已开始碰壁。降低对能源和资源的依赖程度,提高经济整体的生产效率成为当务之急。因此,必须完善自由的投资环境,吸引技术实力卓越的外国企业进驻。
另一个是全球加速推进的自由贸易协定(FTA)。中国十分担心被孤立。美国主导的TPP方面,日本也宣布参加谈判,并逐步掌握亚洲、太平洋州地区的主导权,对此中方也深感担忧。
除了TPP,中方还十分关注欧美间的TTIP。TTIP的I代表“Investment(投资)”,欧美不仅要主导贸易,还打算主导制定投资规则。
欧美主导制定投资规则牵动着中国的神经
“不仅为欧美,还将为强化多边贸易系统的全球化规则的发展做出贡献”,今年2月美国和欧盟发布的首脑联合声明中这样写到。中国担心欧美将制定对发达国家有利的投资规则。
仅仅在外交谈判中发表自己的观点还远远不够。必须参与TPP和TTIP等高级别自贸区的规则制定。上海自贸区的尝试就是出于这种考虑。
本文作者为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编辑委员 泷田洋一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