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遇拐点
2013/09/26
光伏电池成了“装饰”
![]() |
结果,中国的可再生能源以惊人的速度普及。06年风力发电的设备能力合计仅为258万千瓦,落后于先行一步的美国、德国甚至是印度,而12年则猛增至7537万千瓦,超过美国跃居全球首位,是德国的2.5倍。光伏发电能力仅次于德国和意大利,位居第3,12年的设备规模为830万千瓦,是06年的10倍以上。
中国政府的促进政策产生了一定效果,不过更关键的是地方政府使用国家补贴来购买当地光伏板厂商和风力发电设备厂商的产品,然后安装在公共设施和道路等基础设施上,使企业实现了盈利。结果,中国的可再生能源设备厂商提高了竞争力,席卷了欧美市场,导致Q-Cells和Solon等德国知名光伏板厂商被迫破产。
对于中国的地方政府来说,当地企业成长壮大不仅会增加就业和税收,设备投资等还会推高地区生产总值,提升当地政府一把手的政绩。地区的GDP竞争成了可再生能源产业壮大的东风。
![]() |
安装有光伏板和小型风车的路灯矗立在马路两旁(河北省曹妃甸) |
相比环境,更重视增长
如今,中国出现了多个“鬼城”。地方政府斥巨资规划工业区,建设大厦、高层住宅、商业设施、港湾和高速公路,入住的企业和居民少得可怜,开发区沦为废墟一样的鬼城。大部分工业区都在建筑物上装有光伏板等,以展示重视环保的形象。这是因为保护环境也有助于提升地方政府一把手的口碑。中国如今依然是“相比环境,更重视增长”,而光伏板和风力发电设备不过是掩盖这一事实的“装饰”。
在中国的开发热潮开始降温,泡沫随时可能崩溃的背景下,可再生能源产业能否生存下来、继续在全球显示存在感呢?现在正是关键时期。
本文作者为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编辑委员 后藤康浩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