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中国风险”免疫力最强?
2013/09/05
野村证券全球经济学家团队预测2014年中国实际GDP增长率将为6.9%。这是因为由投资主导的高增长转向内需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需要相应的时间。此外,巨额地方债务、金融机构不良债权、公害问题和劳动纠纷等风险因素也很多。因此野村认为中国增长率下降至5.9%的“风险”概率为“10~20%”。据悉,这一降幅能把世界整体增长率拉低0.3个百分点。
![]() |
韩台出口下滑将非常明显
以台湾为例,2012年对大陆出口为812亿美元。占其总出口额的27.1%,相当于名义GDP的17.1%。由于台湾与大陆2010年签署了事实上的自由贸易协定“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如果大陆经济失速,负面作用将非常明显。
台湾以往一直将在大陆组装的半产品销往欧美,而目前对大陆的出口有所增加,因此更容易受到中国大陆经济减速的影响。韩国也是如此,韩国对华出口的40%面向在中国国内的消费和投资。
新加坡在华投资巨大,这有可能成为致命伤。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调查显示,2012年新加坡对中国直接投资额比去年增长3.3%,达到65亿美元。按投资余额计算,仅次于香港和日本,位居第3位。例如新加坡房地产开发商嘉德置地集团的保有资产中,中国(包含香港)所占的比重达到约40%。如果中国房地产行情趋于恶化,负面影响将难以避免。
此外,资源价格下滑带来的波及效应也将非常明显。中国是资源和能源的主要进口国,例如中国的铁矿石进口额占到世界总进口额的6成以上。国际商品行情在过去10年里一直呈现活跃态势,这正是因为中国持续扩大了资源等的需求。但是,目前中国的高增长神话已经笼罩阴影,认为“(资源价格持续上升的)超级周期已经终结”(美国著名投资家斯坦利•德鲁肯米勒)的观点正日趋加强。
![]() |
受反腐反贪的影响,中国的高额消费正在迅速冷却。民间调查机构发布的2013年“富豪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增长率是2007年开始此统计以来的最低水平。SMBC日兴证券的肖敏捷认为,“以品牌产品等奢侈品出口为主的法国和意大利对华出口增速将放缓”。
美国可凭借内需克服影响
另一方面,针对中国风险“免疫力”强的则是美国。虽然中国是美国的第3大出口对象国,但是对华出口额仅占美国名义GDP的0.7%,个人消费占美国的约70%,只要内需坚挺,便可弥补外需的下滑。中国风险对美国依存型经济的墨西哥、与中国经济联系较弱的菲律宾的影响估计也很有限。
![]() |
从日本对华出口的主要品目来看,可以划分为电子零部件等再出口和汽车、金属加工机械等面向当地需求的出口两种。中国的设备投资和内需增长放缓将对日本的企业收益产生影响。第一生命经济研究所经济学家大塚崇广认为,“中国政府已认识到设备过剩问题,不能对一般机械出口抱有太大期待”。据野村推算,中国的GDP增长率每降低1个百分点,日本的增长率将被压低0.5个百分点。
另外,也不能无视股价下跌和逆资产效应的波及效应。由于预计中国经济将继续减速,上证综合指数今年以来基本上将呈下跌趋势,当前约为2100点,在07年峰值时期的3分之一左右徘徊。中国股票与全球主要股票行情的关联性比金融危机之前有所加强,中国风险成为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与中国股票关联性最高的股票市场为英国,其次分别是南美、欧洲新兴经济体、中东和非洲。这是因为,在英国股市,英国石油公司、英荷壳牌石油公司和必和必拓等为代表的矿业、能源板块所占比重较大,很容易受到中国经济减速导致的资源价格下滑影响。拥有众多能源相关企业的南美也是一样。
令人意外的是,日本股市与中国经济的关联性非常低。其原因在于日本出口产业高度依赖美国,另外几乎不拥有资源产业。今后,如果中国经济出现恶化,股市大幅下跌,为了保值,海外投资者还有可能掀起抢购日本股票的热潮。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