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经济学”受到考验
2013/08/21
|
“中国人民银行正逐步强化‘窗口指导’”,在中国开展汽车消费贷款业务的丰田金融服务公司(TFS)副总裁平野英治最近有了这样的感觉。所谓“窗口指导”,就是指示银行增加或减少放款的行政指导。原本由日本央行在上世纪50年代引入,中国人民银行在80年代从日本央行那里学来了这套做法。“窗口指导”这个词也直接搬到了中文里。
为应对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国政府在推出4万亿经济刺激政策时,这种窗口指导就发挥了很大威力。在4万亿当中,中央政府的支出只有1万亿元左右,其余的就只能依靠银行融资。中国人民银行通过窗口指导,要求银行不断地增加放款。当然,审查变得非常宽松,资金流入到可能亏损的项目。结果导致本应被淘汰的企业存活下来,生产设备严重过剩。中国经济目前所面临的课题,其根源就在于当时的“过度放贷”。
窗口指导所造成的融资过剩,似乎也只能通过窗口指导来消除。在中国人民银行最近的报告中,特意明确提出“强化窗口指导”。眼下甚至还对丰田金融服务公司这样的非银行机构进行控制放贷的详尽指导。曾担任日本银行理事的平野英治对政府倾向于干预融资活动表示反感,认为这是“打着市场经济的大旗,而实际行动却极为保守”。
日本央行在1991年废除了窗口指导,因为经过反省,认识到对银行的放贷增加额做出指示的做法,即便是资金需求很少,也会引发银行间的融资竞争,成为导致泡沫经济的原因之一。李克强总理肯定也明白,金融政策需要放弃窗口指导,将重点放在利率的上下调整。这一思路已通过7月份取消贷款利率下限体现出来。但是却没取消存款利率上限。据说这是为了避免银行利润下降。对政府来说,银行是向国有企业提供资金的重要工具,很难下决心进行有可能导致银行经营恶化的放宽限制。
与李克强信奉的“市场调节作用”相比,通过酌情调节,为资金流向低效率的国有部门留下了余地。中国在1992年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在“社会主义”的名义下,仅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的做法似乎已经到了极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界线究竟会在多大程度上被超越呢?李克强经济学的真正价值将在这里受到考验。
本文作者为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政治部副部长 高桥哲史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