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魅力在于征服右脑
2013/08/08
|
日本很多企业经营者都承认“(日本)在世界品牌竞争方面落后于人”。本田社长伊东孝绅一直指出“日本车”的销售归根结底依靠的是value for money(物有所值)。但造成的结果是“日本车”被当成一个统一的概念被消费者所认识,而各个企业的品牌形象却在消费者心中变得模糊不清。
日本落后于中韩?
在品牌推广方面,日本企业的竞争对手不仅仅包括已领先一步的欧美企业。在电子领域,日本企业已经落后于韩国三星电子和中国华为技术等中韩企业。
从贸易统计数据可以明显的看出日本品牌处于劣势。日本对韩国和台湾等贸易持续保持顺差,对包括香港在内的中国贸易也基本持平,但与法国和意大利等品牌大国之间,则持续出现大幅贸易赤字。2012年,日本对德国贸易收支也陷入赤字。原因是宝马(BMW)和大众等德国品牌受到了日本汽车爱好者的推崇。
顺便提一句,在日德贸易中,汽车在出口和进口的主要品类中均占据了首位。但观察2011年的数据可以发现,日本在汽车方面的对德出口为22亿美元,而德国汽车对日出口则达到45亿美元。日本被认为是“汽车出口大国”,但至少从对德贸易关系上来说,这个认识似乎并不正确。
![]() |
在手表领域,日本在全球市场与瑞士手表的品牌实力差距仍然明显。照片为高档手表品牌“Grand Seiko” |
日本精工控股指出“上世纪90年代,所有电子产品都嵌入了计时功能,手表在性能上的优势减弱。其结果,手表逐渐演变成感性商品,精确度上稍逊一筹,但感性价值高的机械式手表重新复活”。
品牌魅力在于“惊奇与感动”
近年,精工集团也趁着这一趋势,着力开发了“Grand Seiko”等高档品牌,但在全球市场,与瑞士表相比其在品牌实力上的差距仍十分明显。
具有魅力的品牌不仅仅在于拥有“卓越的功能”,而更需要唤起人们心中的惊奇与感动,从而牢牢抓住其内心。换句话说,其魅力需要直接诉诸于掌管人们感情以及情绪的右脑,而不是用逻辑性、合理性和得失来思考的左脑。在日本经营者的传统思维里,都认为应该向消费者提供既便宜又好的商品,但是要塑造强大的品牌号召力,可能第一步还需要尝试一下去打破这样的固定思维。
本文作者为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编辑委员 西條都夫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