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CEO”的风险

2013/07/23


        凭借参议院选举的压倒性胜利,安倍晋三率领的自民党完全掌握了日本国政的主导权。安倍虽然获得了稳定的政治基础,但是面对过于强大的自民党政权,日本的经济界正在暗中提高警惕。

   “亲经济”为何引来担忧

      “政权或许会稳定,但这也并不都是好事。因为安倍的要求可能进一步升级”, 参议院选举结束的第二天的7月22日凌晨。日本一家大型车企主管涉外事务的高管担心地道出了这番话。

 
 
     相比与经济界矛盾明显的民主党,日本自民党原本应走的是“亲经济”路线。盟友取得了胜利,日本经济界为何萌生担忧?理由之一在于安倍政府6月14日在内阁会议上通过的成长战略“日本再兴战略-JAPAN is BACK”。

      这份由大约100页正文与详细日程表组成的文件涉及医疗等战略领域,向这些领域划拨丰厚预算的政策思路随处可见。日本一家大型材料企业的高管在阅读这份报告时,注意到了这样一句话。

      “推动事业改制、事业重组”——也就是说,日本政府没有掩盖积极推动产业重组的姿态。

       接下来的内容是:“国家将对供应过剩结构长年搁置的领域做出指导,构建推动结构修正的框架”。在推动成长领域的同时,对于企业过度扎堆的产业,则要税制、金融支援总动员,从根本上改变产业结构。

       在内阁会议通过成长战略的6月中旬。传出了日本有名的大企业川崎重工业公司罢免了社长,结束与三井造船合并谈判的新闻。或许因为主角是民营企业,经济再生相甘利明对此反应冷淡,表示“这可能是因为两家公司对重组的评价不同”,而且还特意加上了“行业重组有助于新陈代谢”的评语。

      “这句话的意思或许是说国家不是产业重组的旁观者”,从甘利的发言中,一位曾经任职于大型基础设施公司的元老级人物看出了安倍政府推动行业改制的强烈意志。

   丰田的警戒线

       重组的目标并不仅限于造船业。石油化学等材料和设备,平板电视陷入低迷的家电——因过度竞争而丧失战斗力,即将在全球竞争中掉队的日本实力派企业源源不绝。一家外资投资银行的管理人员打起了算盘:“根据安倍政府的姿态,今后日本国内的收购估计会变得活跃”。

       日本政府加强对经济界的干预早有前兆。安倍政府就任后,剑指纠正日元升值、摆脱通货紧缩,实施了有着“异次元”之称的大幅度货币宽松政策,在针对制造业和服务业等行业的产业政策上,也开始采取与历代自民党政府“不同性质”的姿态。

      在今年春季的劳资谈判中,提出2%通胀目标的安倍为了缓和家庭收支受到的冲击,向经团连、经济同友会、日本商工会议所日本3大经济团体提出了加薪要求。或许由于与安倍关系密切, 新浪刚史担任CEO的便利店连锁企业罗森率先加薪后,其他便利店也紧随其后。

      经团连等经济团体实力派成员企业的领袖不禁发出了这样的声音: “这难道不是介入经营吗?”

     4月,为了创造易于女性工作的环境,安倍曾向日本经济界提出延长育儿假、积极起用女董事的要求。

      安倍的这种对日本产业界的雇用和设备投资等人、财、物掌控的姿态,宛若“日本株式会社”的CEO。

      由于会长米仓弘昌与安倍关系不和,代表日本经济界的“日本经济团体连合会”(简称:经团连)已经“哑火”。因此,对于安倍不断重复提出的要求,越来越多的经营者开始警惕。

       “国内的产能还有富裕。很难为增产投资设备。”“不要说涨工资,现在维持国内就业已经是竭尽全力了。”

        7月11日,参议院选举在即。丰田社长丰田章男在参加日本汽车工业会的定期会长见面会时,对于安倍的经济运营,言辞十分慎重。


       丰田真正的想法难以揣测,但按照消息灵通的汽车业内人士说:“对于首相在成长战略中呼吁的扩大国内设备投资、提高工资,已经拉起了警戒线”。

   暂时实行 “国家资本主义”?

 
       安倍对日本产业的“介入”倘若棋错一着,难免招致经济界的排斥。安倍政府虽然赢下参议院选举,消除了“扭曲国会”,但是,政府与经济界原本应该是通力协作的关系一旦变成“新的扭曲”,政府的气势将会遭到打压。对于与过去自民党政府略有不同的产业政策姿态,安倍到底有着怎样的想法?

      “为了从雷曼危机的困境中重新站立起来,国家必须全面介入经济运营。强化财政,由国家亲自经营投资基金。现在随着新兴市场国的崛起,在世界经济系统中,产生了可以称之为‘国家资本主义’的潮流。”

       6月上旬,在东京品川的一家酒店。安倍面对大约1700位经济人,热情洋溢地发表了演讲。但是,对于高举自由主义经济旗帜的自民党总裁屡次提到“国家”一词,一位出席者感觉到了异样:“发言相当大胆。”

       最后,安倍补充说“这是(使经济恢复健康)的暂时性姿态”,似乎表明了由政府主导重振民间活力的决心。安倍之所以在温和态度下,一次次向经济界提出“要求”,或许是认为政府的“介入”已经正当化的认识,但安倍也没有忘记缓和经济界的抵触情绪。

       在韩国企业等强劲对手发起攻势的情况下,经营者迫切希望的是“经济”。为此,安倍发放的“糖块”是外需。

       4月底,日本黄金周长假期间,在俄罗斯的克里姆林宫,作为10年来首位访问俄罗斯的日本首相,安倍与俄罗斯总统普京结束领导人会谈,举行了发布会。在发布会现场,日本国际合作银行行长奥田硕等120多位经济人到场参加,对安倍的发言表示了肯定。

       “这一次,我们参加了日俄关系史上最强、规模最大的经济代表团。为了进一步提高国民生活质量,俄罗斯希望利用日本拥有的技术,展示日本技术能够做出的贡献”。虽然重启停滞的日俄和平条约谈判、北方领土问题是最大的主题,但安倍在取得经济成果上也表现出了强烈的意愿。

   30万亿日元的“糖块”

        在俄罗斯,日俄就在远东、西伯利亚合作开发能源和基础设施达成了一致。安倍亲自访问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土耳其和中东,在土耳其获得了锡诺普核电站项目的独家谈判权。

       政府与民营企业团结一致,向新兴市场国家出口基础设施是韩国、中国、俄罗斯等新兴工业国家擅长的产业政策。现在,日本终于意识到了“领袖推销”的威力,在民主党政府时代,高层曾经到越南和缅甸推销铁路等,并且取得了成果。但日本毕竟起步晚,部长级官员的努力存在局限性。就在这时,安倍进入了这一领域。

        “订单额达到30万亿日元,是现在的3倍”——安倍提出了2020年之前的基础设施出口目标。有时间便出国访问,或是与访日的各国领袖会谈。亲自向各国领袖推销核电站、铁路系统。精通通商领域的经团连高管也不禁咋舌:“首相亲自开展如此大规模的‘领袖推销’实属罕见”。

       安倍带领大批经济人遍访各国的身影宛如巅峰时期享有“CEO总统”之称的韩国前总统李明博。但并不是所有的行业都能品尝到其中的甜头。亲安倍的经济人也释出了冷淡的观点。

   “孤岛”的不安

  “感觉已经足够了”,在增长战略内容全部出炉之后的6月10日,乐天社长三木谷浩史在接受采访时谈到安倍政权的产业政策,表露了赞赏和失望交织的心情。


安倍与乐天社长三木谷浩史(右)握手(2012年12月kyodo)
  三木谷组建了抗衡经团连的新经济连盟(简称新经连),在安倍政权的邀请下,一直以民间议员身份参加政府的产业竞争力会议。当时借助暗示辞职的方式敦促政府通过了开放药品网络销售限制的提案。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对于政府主导商业界新陈代谢的态度,三木谷很难理解。

  “即使经济产业省进行扶持,也只会产生只有日本才有的‘孤岛’产品”

  三木谷等创业型经营者重视的是促使人力、物力和资金投向增长型产业的监管大胆放宽。但是,最重视参议院选举胜利的安倍政权避开了“放宽解雇限制”等既得利益集团反对的举措。由于这一微小的因素,安倍与曾对其存在期待的三木谷等日本风险企业创始人之间的关系可能走向同床异梦。

  已掌握国会主导权的安倍政权开始加大新经济政策的火力。增长战略第2波举措将于秋季敲定。经团连敦促日本政府实施在第1波举措中漏掉的法人税减税,但在会员企业之间,越来越多担忧的声音早就表示,“在包括政府、劳方和资方在内的‘政劳资磋商’中,法人税减税可能被当做与提高工资相交换的筹码”。

  作为“安倍经济学”的招牌,货币宽松政策的效果能维持到何时仍是未知数。另一方面,历史已经证明,政府主导的产业政策很多都无法顺利推进。安倍政权面临着相比选举获胜更加棘手的难题。

   本文作者为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藤原 丰秋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