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安倍外交学”
2013/05/30
安倍在与辛格总理的会谈中,首先称“很高兴能再次以首相身份进行会谈”。安倍在第一次担任首相时曾于2007年8月访问印度并与辛格总理进行会谈。但实际上两位首相5月28日晚上就已经非正式地在首相官邸进行了共进晚餐。
![]() |
安倍之所以如此重视印度,主要是印度在地缘政治学上的定位和迅速扩大的市场这两个因素。印度地处印度洋的要冲,扼守着从中东和非洲运输能源物质的海上运输线。中国正加紧在斯里兰卡等印度洋周边国家建设港口等,因此加强与印度的关系是日本在安保问题上不可或缺的一环。
与此同时,维持着年均8%的经济增长率、拥有世界第二大人口的印度也是一个潜力巨大的消费市场。在援助新干线技术与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安倍亲自出面推销。
一名日本外务省官员介绍称:“安倍首相此前的出国访问全都按照一定思想,展开了战略性的外交”。安倍刚一上任就提出了“以看得见的形式开展战略性外交”的方针。为此而选择的国家包括上任后首先访问的泰国、越南等东盟国家以及2月出访的美国、4月底访问的俄罗斯与中东各国。
这些访问均具有牵制中国和确保海上运输线等安保上的意义,并兼备获取资源和帮助日本企业开拓市场等经济层面上的重要性。尤其是经济外交,可谓是“安倍经济学”增长战略的重要支柱。因此通过加强与各国的合作关系,推动发电站与高铁等日本技术的出口。
在安倍5月24日~26日访问缅甸时,有超过40位来自民间企业和大学、自治体的官员同行。一名日本政府人士称,根据日本惯例,首相出访时要通过经团联等经济团体向企业打招呼,但此次出访则是首相身边人员“直接告诉了对进入缅甸感兴趣的企业”。
作为安倍此次上任时就面临的课题,与中国和韩国的关系依旧看不出改善的迹象。最近由于安倍关于历史问题的发言而导致中韩对日本更加排斥。美国也由于安倍在历史问题上的强硬态度而越来越忧心忡忡,作为安倍外交基轴的日美同盟已开始受到影响。
日本内阁官房参与饭岛勋在5月中旬访问了朝鲜。在解决绑架日本人问题露出一丝曙光的同时,也反衬出与要求放松制裁的朝鲜进行谈判的难度。
相关文章
安倍“对华包围圈”能否实现?
从安倍出访看其外交战略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