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泡沫”还在膨胀
2023/07/12
梶原诚:传奇投资家乔治·索罗斯已将掌管250亿美元资产的基金的运营交给了儿子。看到6月浮出水面的这条消息,应该有很多市场相关人士会想,“如果索罗斯现在仍活跃在一线,会如何看4月以后的日本股市上涨呢?”
2012年11月开始出现“安倍经济学行情”,由于对安倍晋三政权的货币宽松政策的期待,股价上涨和日元贬值迅速加强。据报道,索罗斯一方面通过买入日本股票、抛售日元赚得盆满钵满,另一方面到2013年春季果断撤离,其冷静果决在世界市场上成为话题。
![]() |
索罗斯有一个始终未得到证实,目前正令人担忧的假说。这就是2008年雷曼危机时提出的“超级泡沫的破灭”。
每当发生经济危机或泡沫经济崩溃时,政府和中央银行均会出台财政和货币政策予以遏制。在这个过程中,信用泡沫膨胀到无法维持的程度,终于崩溃,迎来历史的转折点。索罗斯警告称导火索就是产生百年一遇的冲击的雷曼危机。
这个假说没有成为现实。因为雷曼危机也被遏制。虽然作为震源地的金融机构被迫进行债务压缩,但政府取而代之,通过背负债务来刺激经济。中央银行购买政府债券,支撑了政府的债务扩张。但作为代价,债务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从当时的290%扩大至330%,超级泡沫变得更加严重。
现在,逆风正在袭击这一弱点。美欧等国的央行去年以历史性的速度推进了货币紧缩。对于债台高筑的借款人来说,出现了利息支付负担大幅增加的严峻局面。
或许正因为如此,回顾刚刚结束的今年上半年(1月~6月)的全球市场,2种资产的上涨显示出资金的不安。首先是年初以来的涨幅超过80%,在主要资产中首屈一指的比特币。
比特币上涨反映了市场对政府和当局的不信任。例如,投资者或许警惕因经济恶化和美国硅谷银行(SVB)破产而加剧的隐忧,担心无法通过收紧货币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去年表示,应该避开因通胀而贬值的美元,强调了对比特币的执着。
比特币在根源上是“反政府”的。其根源是1980年代讨厌政府干预的“密码朋克(Cypherpunk)”们构思的货币构想。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在6月指出,“各国政府等背负巨额债务的借款人会欢迎带来贷款价值减少的通货膨胀”。这种认识越是扩大,资金就越能嗅出通货膨胀对政府的危险诱惑而转向比特币。
另一个是科技股。将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中的500家企业划分为GAFAM加上特斯拉、英伟达等“7家科技巨头”和“493家主要企业”,使股价指数化。从涨幅来看,7家科技企业接近60%,而493家主要企业却不到10%,科技股的突出表现显而易见。
一般来说,科技股是因“规避风险(risk-off)”而被卖出的周期性股票。但是,这7家企业还具有即使经济恶化也会增长的生活必需品股的性质。GAFAM已将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发展为社会基础设施。特斯拉将纯电动汽车(EV)作为基础设施加以普及,而英伟达正逐渐让人工智能(AI)作为基础设施普及。
业绩和股价证明了在不受经济影响的情况下增长的实力。亚马逊在科技股泡沫破灭后的2001年实现盈利,并在美国股市创出雷曼危机后新低的2009年达到高科技泡沫以来的最高点。目前科技股的上涨也存在由“规避风险的安全资产买入”构成支撑的一面。
是否即使投资者情绪恶化,还能吸引买入?通过改变自身来突破逆风的潜力,正是日本企业所缺乏的要素。
日经平均指数今年一度上涨近30%。外国投资者自4月以来净买入约6万亿日元,推高了股价。然而,6月12日与日经平均指数逼近3万3000点的东京的狂热相反,美国纽约却出现了冷静的声音。
日本经济产业省和金融厅邀请美国市场相关人士,就激活企业并购的政策和企业治理改革进行了说明。或许是受股价上涨的影响,汇聚了作为日本相关研讨会显得较多的80多人,但爆发出来的是不满。“从30年前就开始听说企业会发生变化”、“使经营不透明的互相持股在企业之间并没有减少”
面对越是“日本通”越严厉的意见,一位与会者想起了作为索罗斯左膀右臂而闻名的斯坦利·德鲁肯米勒的一句话:“投资者越是伤痕累累,越是不敢大胆冒险”。30年来,投资者一直被日本背叛。在瑞士IMD 商学院的全球竞争力排名中,日本曾一度排在榜首,但在上月公布的最新版中跌至第35位。
索罗斯的警告不会永远落空。只有日本企业培养出即使超级泡沫萎缩也能反弹的能力,资金的心理创伤才会痊愈,日本股市才能继续被看好。如果不能对股价的回升感到安心,资金会像10年前索罗斯毫不留情地抛弃日本股一样离开。
本文作者为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评论员 梶原诚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