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危机的人——王毅
2013/04/01
![]() |
王毅(kyodo) |
王毅很早就被称为“将来的外交部长候选人”。在进入外交部第2年的1983年,王毅曾受命为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撰写访日时的演讲稿,并由此受到关注。当时的演讲稿完全无需上司润色,成为佳话。
王毅待人态度和蔼,但对工作要求严格。即使在深夜也可能为了工作而给部下打电话,因此王毅的一位老部下苦笑着表示,“我很痛恨手机的发明”。由于自身的优秀和端正的面孔,王毅被称为“外交帅哥”,但同时也有很多人对其强烈的自尊心带来的精英意识存在反感。
王毅自身对此次就任外交部长似乎也抱有复杂的感情。其上一个职务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已经是部长级职务。此次的人事调整并非晋升为副总理级职务,仅仅是在部长级职务之间平调。
王毅是中国有名的知日派。王毅曾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习日语,自2004年到2007年担任中国驻日本大使。王毅操一口流利的日语,与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等日本政界和财界建立了广泛的人脉关系。在中日关系日趋冷却的背景下,作为知日派,王毅将面对中国国内的严厉审视,同时在改善中日关系方面也将被寄予厚望。
就任以来,王毅似乎在避免与日本进行接触。王毅曾通过电话与美国国务卿克里等人进行会谈,但并未致电日本外相岸田文雄。在外交部网站刊登的就任演说中,王毅也表示要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对日本进行了牵制。
据称,在中国外交部内,对王毅的评价是克服危机的人。在朝鲜核问题爆发的2003年,王毅曾以外交部副部长的身份创建了六方会谈。而在担任驻日大使的2006年,曾经促成当时刚刚就任日本首相的安倍晋三访华,进而使在小泉执政时期恶化的中日关系得到了改善。
如今,中国外交正面临重要转折点。与日本和越南等周边国家之间的摩擦不断增加,与具有友好关系的朝鲜之间的关系也不得不加以调整。王毅能否找到符合已成为大国的中国外交模式?“克服危机的人”的真本事将承受考验。
(岛田学 北京)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