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伯南克获经济学诺奖看理论与实践的真价

2022/10/11


      小竹洋之:大萧条是称得上宏观经济学研究“圣杯”的永恒主题,给政策制定者带来“不朽的教训”——被确定为202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RB)前主席本·伯南克在2015年的回忆录《行动的勇气:金融危机及其余波回忆录》中如此写道。

  

被确定为202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RB)前主席本·伯南克

    

      伯南克作为“大萧条发烧友”而积累的知识在2008年雷曼危机时发挥了作用。他精通信用收缩加剧实体经济恶化的理论,呼吁在经济危机之际应像从直升飞机上撒钞票一样注入大量资金。正是号称“直升飞机·本(helicopter Ben)”的伯南克,才能毫不犹豫地实施非传统的零利率政策和量化货币宽松(QE),还推动公共资金投入金融机构。

 

      不仅限于危机应对。与自由裁量相比更重视规则,力争实现更为透明的政策操作的伯南克的姿态也推动了美联储提出通货膨胀目标、强化经济和利率预期、让主席新闻发布会成为常态化等。这些也可以说是经济学素养带来的招数。

 

      中央银行是知名经济学家上演“知识竞赛”的舞台。在这里,解释经济新常态的能力以及持续挑战货币政策创新的能力受到考验。

     

与日本银行总裁黑田握手的伯南克(2017年5月24日,日本银行总部)

  

      对于考验其真正价值的应对雷曼危机,伯南克回顾称“是货币政策中的新行动主义时代的到来”。除了以大萧条为代表的经济危机研究的深化这一理论层面的贡献之外,他在政策手段的选择这一实践层面的贡献也得到高度评价,令人感觉反映出了202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意义。

 

      当然,也不应过高评价。伯南克在以理事身份在作为前任的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手下任职的时代,对成为雷曼危机导火索的住宅泡沫膨胀置之不理,这一责任也难以开脱。

 


      对于犹如彻悟的伯南克,原本负责应对雷曼危机的前美国财政部部长盖特纳称之为“央行的佛祖”。另一方面,将其视为加剧住宅泡沫的“炼金术士”之一、当做罪魁祸首的声音也不绝于耳。

 

      美国金融巨头雷曼兄弟的崩溃“或将成为犹如巨型喷气式客机腹部着陆一样酿成严重灾祸”,在存在这预期的同时,伯南克支持了因担忧国民反对而拒绝救助的美国政府——美国社会还存在这样的批评声。这是即使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也无法获得免罪符的不光彩的历史。

 

      “历史不会重演,但会踩韵脚”,从大萧条到雷曼危机、乃至新冠疫情和乌克兰战争招致的严重萧条和通货膨胀,经济危机在改变外在表现的同时不断发生。

 

      这种应对不测事态的当局的“诊断”和“治疗”的巧拙无疑将左右世界经济的走向。关于这一点,观察此次危机也显而易见。

 

      美欧等发挥雷曼危机的经验,以更为大胆的财政刺激和货币宽松渡过了新冠疫情下的大萧条,这是好事。但是,面对超预期的需求复苏加剧通货膨胀压力,却误诊为供应制约导致的“暂时性”症状,结果财政和货币政策的逆转延误,是令人痛心的失误。

  

      就像伯南克兼顾“圣杯”研究和“不朽的教训”的实践一样,全球经济学家和当局也必须从千差万别的经济危机中学习。只有诊断和治疗相结合,经济学的知识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发挥作用。此次诺贝尔经济学奖或许正在让我们深切感受到这一点。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评论员 小竹洋之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