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倒的印度大象(上)
2013/02/06
![]() |
购买力零增长
1月初的一个夜晚,在孟买一家韩国现代汽车专卖店,这里以往门庭若市,如今却门可罗雀。在关掉一部分照明的店内,一名叫做夏(音译)的销售人员(26岁)抱怨:“这样下去,提成将会减少”。去年12月,印度新车销量低于上一年,该店的销售也下降了3~4成。
![]() |
外出务工劳动者涌向了建筑工地 |
欧洲债务危机导致的经济减速波及到了新兴经济体,但中国经济已经初现“曙光”,而东南亚经济也在恢复活力。
为什么只有印度找不到出路?其原因在于促进增长的良性循环出现了异常。首先,“就业增长→收入增加→消费增长”这一内需发展链条出现了问题。
“在故乡找不到工作”,在铁路等建筑工地,到处都是低工资劳动者。政府系企业无法吸收大量劳动力,而对此构成补充的民营企业的业绩也因2008年的雷曼危机受到了影响,印度政府不是通过刺激制造业,而是选择通过公共投资来拉动农村就业。但2005~2009年度的就业岗位增加率仅为0.3%。甚至低于劳动年龄人口的增速。
![]() |
印度有一个人,他体态匀称,身穿长领民族服装,拖着白色的衣服下摆,经常视察西部海岸和东部山区,而且让企业经营者感到害怕。
屡次否决矿山开发
他就是绰号为“NO先生”的印度环境与森林部部长贾伊拉姆•拉梅什。拉梅什2009年上任,曾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深造。在“发达国家型环境和社会福利政策的信奉者”印度执政党国民大会党主席索尼娅•甘地的支持下,屡次否决矿山开发和钢铁厂建设。
由此产生的影响很大。以往每年增长7%左右的煤炭产量在2010年度出现了同比下降,由于需要进口价格较高的海外煤炭,发电和水泥行业的各家公司深受打击。此外,土地开发受到的影响也在加大,2005年与印度东部邦政府就钢铁厂建设签署协议的韩国浦项制铁公司(POSCO)至今仍未获得用地许可。
此外,扩大低收入者补贴导致的财政赤字也产生了负面作用。因货币贬值、进口物价走高以及利率上升而使盈利受到挤压的企业纷纷转为守势,2012年度上半年,设备投资增幅仅为以前的7分之1,制造业的增长率从超过10%急剧下降至0.5%。
“产业振兴→投资增长→生产增长”这一产业发展链条也已断裂,这给就业投下影响。
![]() |
印度总理辛格 |
辛格在去年秋季之前更换了主要内阁成员。今后将加快改革,例如放宽零售业的外资限制以及在内阁会议上通过《土地征用法案》等,消费和投资主导的增长复苏将需要3~4年时间。在2014年大选之前,执政党的政策有可能再次改变,印度国内甚至已经出现尽早进行政权更迭的言论。
GDP位居世界第10位、拥有12亿人口的印度是蕴藏着巨大商机的市场,这毫无疑问。政界人物能否以自己的领导能力消除经济政策失当造成的恶果?全球正在关注印度的变革。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