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不算好,但也不坏
2012/10/23
甚至中日关系影响引发担忧的日本对华出口仍能看出好转的迹象。据日本机床工业协会统计显示,虽然1~3月和4~6月来自中国的订单额较去年同期有所减少,但7~9月则增长了10.2%。该协会的调查企划部“中国需求仍然处于较高水平,表现坚挺”。
观察中国公布的统计数据也可以发现,9月日本对华出口较去年同期减少了9.6%。不过,如果与今年8月相比则增加了3.9%。日本第一生命经济研究所主任经济学家西浜彻指出:“在机械和高科技产品等日本具有优势的领域,日本对华出口出现了增长”。
日本优势领域增长的原因在于中国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是公共事业。其象征就是铁路建设。在去年2月的铁道部部长贪污事件和同年7月在浙江省发生的高速铁路事故之后,中国减少了铁路投资,但自今年夏季起重新加快了建设速度。今年9月的投资额较去年同期增长了8成。
![]() |
与2008年雷曼危机时不同,此次中国政府仍然没有推出巨额经济刺激政策的迹象。中国总理温家宝最近在与经济界人士进行座谈时强调称今年没有实施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政策。预计今后仍将坚持这一方针。而原因之一就是希望避免再次招致设备和库存过剩。
另一个重大利好则是就业形势的好转。尽管中国自2003年起就启动了2位数增速,但求职者人数超过企业用人数量的状态长期未能改变。而自2007年起,求人倍率终于逐渐接近了1。
而在第二年,雷曼危机带来了直接冲击。由于外出务工人员大量遭解雇等原因,社会陷入了混乱状态,求人倍率也开始下降。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政府匆忙实施了4万亿元经济刺激政策。
与上次不同的是在此次的减速形势下,“就业形势仍然稳定”(国家统计局发言人盛来运语)。求人倍率在2010年终于达到了1以上,今年7~9月也没有出现下降。有分析认为,与2008年相比如今中国的经济规模已经变得更大,服务业也有所增长,因此劳动力吸纳能力也出现了提高。
当然,中国的经济前景也存在隐忧。如果中国最大出口目的地欧洲的经济进一步恶化,恐将导致仍在寻底的中国经济再一次出现混乱。结果,出口企业的业绩恶化也可能反过来拖累就业,这是不容否认的。
但更为严峻因素的是不得不继续依赖投资拉动的经济结构。能否成功推进收入分配改革、转向消费主导型经济将是中国经济实现稳定增长的关键。关注日经中文网新浪微博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