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有责任避免世界经济危机3.0
2012/10/09
在野田佳彦内阁作出将尖阁诸岛(中国名:钓鱼岛)“国有化”这一决定的期间,世界经济论坛夏季达沃斯年会在中国天津市召开。这次会议像在避免碰触肿包一样躲开了这一问题。但会场到处都能听到为何到现在还发生这样的事态的声音,彰显事态的严重性。
![]() |
但在与一部分与会人士进行会谈时,温家宝则透露出对欧元走势的危机感。令人惊讶的是,温家宝不仅在关注希腊形势和德国国内政治情况,还在密切关注荷兰大选。欧洲企业压缩资产和中国对欧出口下滑等欧元危机正在拖中国经济的后腿。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副总裁朱民认为欧元危机与美国财政悬崖、新兴市场国家增长减速、食品价格上涨是世界经济面临的4大风险。而如今可能还要加上中日关系恶化这一风险。
作为世界经济增长中心,如果已建立相互依存的“双赢”关系的中日两国出现对立,双方都将遭受损失。而且影响将不仅局限于两国。如果生产和流通的网络出现中断,事实上的东亚经济区将陷入功能紊乱状态。这将对世界经济整体都造成消极影响。
而日本经济面临的严峻问题在于日系汽车已经成为被攻击对象。日本厂商已经被迫在世界最大汽车市场中国进行大幅减产。这将对日本的所有产业带来负面影响。只要中日关系充满不确定性,在日本银行发布的企业短期经济观测调查报告中仍在高位运行的设备投资就难免会遭到下调。此外,来自中国的游客减少也将对日本经济造成巨大影响。日本将面临经济衰退局面。
另一方面,虽然有观点认为中国在“持久战”方面具有优势,但世界经济是紧密联系的。由于受出现破坏行为的反日游行的影响,全世界已经感受到“在华投资风险”的存在。中国股市下跌即是证据。此外,因工资成本上升,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魅力正在减弱,这也可能导致日本企业远离中国。或许有越来越多企业将推进“中国+1”战略。
中国经济取得成功依靠的是来自日美欧的投资。因此,投资风险可能成为阻碍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问题的严峻性在于目前仍然看不到中日两国关系缓和的迹象。此次事件爆发的时代背景是目前从日美欧发达国家向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历史性的权力转移(Power Shift)。中国态度强硬的原因在于将问题视为涉及海洋战略和资源战略的“核心利益”。
同时,中国目前还处在从胡锦涛体制向习近平体制过渡的政权更迭期。如果现政府丢面子的话,下届政府肯定会强硬起来。
令人头痛的是中国保持强硬姿势的背后存在着从高度增长转为中速增长的增长放缓导致的矛盾。反日游行队伍的一部分出现暴力行为就是因为民众对贫富差距等问题存在不满。常言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而中国则在推进“1周之内建设2个罗马”的快速城市化进程。这必然带来各种社会问题。同时,网络的普及也使不满更容易放大。
当然,在日本不管是哪个政党执掌政权,日本也不会在尖阁诸岛(中国名:钓鱼岛)问题上作出让步。
中日两国可能背负着民族主义而长期对峙。站在狭隘的民族主义立场上进行博弈只会使事态进一步恶化。中国国内也有观点指出新一届政府应该致力于解决资本市场改革等问题,民族主义将损害改革(中国世界经济研究中心所长李稻葵)。
在这样的时候,日本必须以全球视野开展战略性外交。而强化日美同盟则是战略性外交的大前提。此外,还应推进环太平洋经济合作协议(TPP)与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FTA),并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同时,中日之间有必要加强环境和能源的合作,例如共同开发尖阁诸岛(中国名:钓鱼岛)周边海域的石油和天然气等。
更为重要的是进行多层次的人员交流。作为中日备忘录贸易事务所代表,冈崎嘉平太曾经多次与中国周恩来总理进行磋商,为铺平中日邦交正常化的道路作出了巨大贡献。两国恢复邦交后,冈崎曾倡导通过青年交流构建“人员纽带”。而欧共体缔造者让•莫内也曾表示,统一欧洲“不是将国家和国家联系在一起,而是将人与人联系在一起”。
本周在东京召开的IMF和世界银行年会关注的焦点是,如何应对世界经济危机。IMF总裁拉加德表示,希望中日两国为应对危机“作出应有的贡献”。如果中日成为新危机的导火线,世界将如何看待?中日或许将承受严厉的审视。中日两国承担的国际责任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重要程度。关注日经中文网新浪微博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